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技术的特点,文章在推进剂最省、飞行时间固定的交会条件下,提出了追踪飞行器对目标飞行器的调相需求计算方法及两种提升调相能力的技术途径。经仿真验证,这两种技术途径可有效提升追踪飞行器的调相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调相白噪声对频率传递短期稳定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调相白噪声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得出了频率传递系统信噪比的开方与稳定度成正比,调制信号频率与稳定度成正比。经过分析得到,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激光器光功率可以提高频标传递的稳定度;调制频率和传递系统信噪比是影响短期稳定度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增加EDFA的方法不能提高传递系统短期稳定度,反而每增加4到5个EDFA,稳定度下降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伪码调相引信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是引信电子对抗的重点研究对象。根据噪声乘积调制的灵巧噪声干扰的产生机理,推导出当其作用于引信时伪码调相引信的输出信号的形式。说明基于噪声乘积的灵巧噪声干扰对伪码调相引信能形成欺骗性和压制性干扰的效果,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一分析的正确性。基于噪声乘积的灵巧噪声干扰具有欺骗性和压制性干扰的双重效果,能够形成幅值随机的多假目标干扰,同时降低干扰机侦察设备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干扰对象,通过调整干扰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4.
嫦娥一号卫星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并于11月7日顺利进入了距月面200km的科学探测的使命轨道,原计划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比较关键的轨道段是地月转移轨道段。要进行2至3次中途轨道修正,而实际的飞行结果只在第41h作了一次很小的修正,所用的速度增量是4.8m/s。基于有关的实测数据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21,30(1):139-144
随着频段的升高,星载功率放大器调幅/调相(AM/PM)转换系数采用传统的单边带法测试时会出现结果无效的情况。文章在测试方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对无效测试结果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测试输入和输出部分中的误差原因进行研究。根据分析结果,详细给出了设备状态参量优化、功率修正等测试优化措施并进行了应用验证。文章分析结果可为星载功率放大器AM/PM转换系数测试结果的分析及准确有效测试提供参考,降低无效测试结果出现的概率,提高测试精度和可靠性,从而为准确评估星载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讨论了利用数控移相器实现对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噪声调相干扰和速度欺骗干扰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洪波  杨涤  张利宾 《宇航学报》2006,27(4):594-599
给出了实现同平面LEO-LEO空间交会的必要条件,分析了基于脉冲的主动调相方法,并重点研究了基于气动辅助轨道转移技术实现同平面LEO—LEO的空间交会方案。通过设计标准的同平面HEO—LEO气动辅助轨道转移最优轨迹,得到OTV与目标实现交会必须满足的标准相角,然后采用主动调相法使飞行器运行到高轨道时,恰好满足HEO—LEO气动辅助空间交会的标准相角,最后借助气动辅助轨道转移技术实现空间交会。该方法具有扩大发射窗口,且比基于脉冲主动调相法节省燃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流体网络理论,利用Matlab编制了脉管制冷机调相计算程序,分析了有气库和无气库条件下的惯性管和双向进气型脉管制冷机的调相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向进气和惯性管联合工作的耦合型无气库型脉管制冷机的理论设想,并进行了调相特性研究.该成果对于发展结构紧凑、系统能耗低的新一代无气库型脉管制冷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探月飞行都采用直接由地球飞到月球的地月转移方式,探测器由运载火箭直接发送到地月转移轨道,这样做的好处是飞行时间比较短,只需3至5天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探月活动中采用了一种新的飞行方式,探测器飞离地球前,先在绕地球飞行的调相轨道上运行若干圈,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可以在运载火箭能力不够的情况下,由探测器来补充;二是可以减小转移轨道中途修正的负担;三是可以扩大发射机会窗口。文章以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美、日的两个月球探测器为例,详细讨论了这种新的飞行方式,同时还对我国后续探月计划的飞行轨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