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9篇
航空   439篇
航天技术   403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1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在系统分析齿轮副连续啮合过程不同典型啮合状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齿轮副连续啮合过程中啮合齿对变化,受载弹性变形以及滑动摩擦等影响因素的接触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三种考虑不同因素的齿轮副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到了各种因素对齿轮副连续啮合过程动态传递误差及动态接触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模拟齿轮副连续啮合过程中单、双齿对啮合及其交替啮合状态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滑动摩擦引起的节点冲击,受载弹性变形引起的啮入、啮出冲击以及时变刚度等激励特性;并可以得到啮入、啮出冲击的大小及作用时间,以及滑动摩擦和齿廓修形对动态啮合特性的影响;动态啮合特性分析结果与齿轮副连续啮合状态的特征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902.
建立高速人字齿轮副外部空气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基于RNG (re-normalization grop)k-ε湍流模型及动网格技术,仿真分析了齿轮周围气流瞬态特性,阐明了齿轮风阻损失机理,研究了齿轮副转速、转向和螺旋角变化对风阻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轮副风阻损失主要来源于齿面压差力矩,风阻功率近似与转速的3次方成正比;齿轮副正反转将改变轮齿周围气流方向及齿面最大压差位置,但对风阻功率无影响;螺旋角增大有利于降低风阻功率,螺旋角越大,齿轮副风阻功率降低越显著。单齿风阻力矩曲线呈周期变化,通过啮合区时出现增大-减小至负值-再增大-减小至平稳的波动特性,在非啮合区时趋于平稳;单齿风阻力矩波动值随转速增大而增大,随螺旋角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03.
以第三代航空齿轮钢圆柱齿轮的弯曲疲劳性能作为研究对象,修正了国标(GB)给出的齿轮弯曲夹具计算公式,设计了弯曲疲劳试验用圆柱齿轮参数,并对该材料的齿轮进行了弯曲疲劳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数据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二参数威布尔分布数据处理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该材料的试验齿轮弯曲疲劳极限及可靠-应力-寿命(R-S-N)曲线,同时与9310钢(第一代)齿轮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5%、可靠度为99%的情况下,9310钢圆柱齿轮的弯曲应力极限为602 MPa,第三代航空齿轮钢圆柱齿轮钢的弯曲应力极限为687.6 MPa,第三代齿轮钢的齿轮弯曲疲劳性能相对于9310钢疲劳性能提高了14.2%,该材料在航空齿轮传动齿轮的弯曲疲劳特性方面体现出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04.
针对TC4钛合金齿轮复杂曲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LPES)表面强化放电困难的问题,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建立了齿轮表面强化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强化系统电场和流场仿真,确定了齿轮复杂表面放电机理,研究了电极系统参数和入口流速对强化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齿轮复杂表面放电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场的分布不均。采用啮合形阳极时的电场和强化层均匀性较好。电极距离过小容易造成强化系统的短路,过大时会降低强化层的均匀性和厚度。合理的系统电解液流速对放电的稳定性和强化层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较于未处理时的基体,强化后的齿轮表面耐磨性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05.
针对星形人字齿轮系统,采用热弹流润滑理论和粗糙峰接触计算方法获得不同表面粗糙度下齿面各啮合位置的油膜承载比例及摩擦因数,结合齿面接触载荷和滑移速度计算,分析齿面热流密度分布状态;借助齿轮系统喷油润滑流场仿真得出系统油液分布及齿轮表面传热系数;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和混合弹流润滑分析结果,建立齿轮系统稳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仿真研究各齿轮表面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啮合区中心油膜越厚油膜承载比例越高;综合摩擦因数受几何参数和载荷影响,内、外啮合齿轮副从节点处向齿顶齿根位置摩擦因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太阳轮啮合频次高且散热较慢,温升高于其他齿轮,高温区位于齿顶和齿根,随粗糙度增大太阳轮温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06.
建立了GTF(geared turbofan)发动机风扇驱动齿轮箱仿真模型,采用RNG(renormalization-group) k -ε湍流模型和MRF(multiple reference frame)模型对风扇驱动齿轮箱内部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齿轮箱外啮合啮入、啮出位置,由于分油盘喷油口所在的两个倒角平面和流体速度方向垂直,出现了局部的涡流。齿轮箱中行星轮齿面温度最高,太阳轮其次,内齿圈温度最低。行星轮轴承滚子温度高于轴承内、外圈,行星轮轴承内圈采用环下润滑冷却方式,轴承内圈温度较低,行星轮轴承外圈温度受行星轮齿轮本体温度的影响,比内圈温度高。行星齿轮轮齿沿齿宽方向中间位置有一个温度峰值。沿齿高方向,靠近行星轮齿顶位置有一个较高的温度峰值,靠近齿根位置有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峰值。  相似文献   
907.
相对法测量齿轮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误差,发现有两个计算公式:△_∑=±(Z~(1/2)/2)·δ与△_∑=±(Z/2)~(1/2)·δ。究竟哪个公式准确呢?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给出了正确答案。计算公式正确与否,关系到该测量方法能否保证齿轮测量精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08.
1998年5月空间天气大事件的地磁场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磁场与1998年5月空间大事件相对应的是5月1日至16日发生的大磁暴(k=8)。磁暴主相开始的几个小时伴随有丰富的Pc型地磁脉动,包括P c2,Pc3,Pc4等。在增暴的恢复相,甚至还有Pc5巨型脉动,在行星标磁场Bz由北向转向南向时,磁暴主相开始;南向分量达到最大值后大约2小时,地磁H分量达到最小值,恢复相开始,并且,这次磁暴与太阳风电场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09.
以近地小行星2016HO3为深空撞击目标开展科学探测,从爆炸成型弹丸技术、安全可靠爆炸技术、撞击载荷分离技术、撞击效能仿真技术等7个方面系统详细地进行了基于聚能爆炸成型弹丸的撞击载荷技术体系解析与技术内涵阐述,给出了深空撞击载荷初步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弹丸撞击靶板的数值模拟仿真,得到了撞击速度在0.2~0.4 cm/μs...  相似文献   
910.
周一凡  闻新 《太空探索》2012,(12):54-55
土星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在太阳系行星中,土星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帽子,所以,很多天文学家认为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漂亮的行星,称它为"太阳系中的宝石"。与其他行星比较,土星环系不仅漂亮,还比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环系都清晰。喜欢观看夜空的人们,利用一个小小的玩具望远镜就可以看见土星的环系。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