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03篇
航天技术   436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磁壳参数L与磁暴Dst指数和行星际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磁坐标L-/A来描述地球近地空间粒子特性和卫星位置是近年来空间物理探测研究和数据分析中的一个新趋势.利用T96磁场模型计算了L值,并比较了在地球磁层剧烈活动期间和不同行星际条件下,用偶极子模型,国际参照磁场(IGRF)模型,和T96磁场模型这三种方式计算得到的地球表面L-A磁坐标之间的区别.在地磁纬度大于30°时偶极子近似和IGRF磁场模型计算得到的L值差别开始增大.在地磁纬度大于50°时,用IGRF磁场模型和T96磁场模型计算得到的L值差别开始增大.由于T96磁场模型引入了行星际磁场南北和东西分量,计算的L值包含了行星际条件的影响,并具有了随地方时变化的特性.本工作对于辐射带粒子动态模式的建立,以及正确理解卫星磁坐标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2.
采用二维理想MHD模型,分别在日球赤道面(二维二分量模型)和日球子午面(二维三分量模型)内研究太阳风中慢激波的传播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慢激波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由原慢激波和新产生的快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该激波系统在子午面内相对慢激波源中心法线基本对称,而在赤道面内则是不对称的:快激波阵面和慢激波阵面之间存在一个切触点,该处两个激波合并,蜕化为气体激波.上述切触点相对激波源中心法线东偏,且东偏角度在激波系统向外传播过程中不断增加.初步分析表明,行星际磁场的螺旋结构是产生日球赤道面内慢激波传播和演化的东西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3.
截至 2 0 0 0年底 ,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 5 375个 ,它们包括三大类 ,即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这些航天器不论是无人的 ,还是载人的 ,都具有自动化工作的能力 ,是高度自动化机器 ,但它们绝大多数还不属于“机器人航天器”或“太空机器人”。1 概述机器人是自动化机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具有人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而不在于是否具有人的外形。根据机器人专家斯灵的定义 ,机器人应具备四要素 :(1)上肢——机械臂、机械手 ,能抓举、搬动物体 ;(2 )下肢——腿或轮子 ,能走步、转向或移动 ;(3)脑和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644.
小行星带并不是我们太阳系的专利.现在,天文学家可能又在另一颗类日恒星身旁发现了一条小行星带。一旦被证实.它将成为除太阳外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个类日恒星所拥有的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645.
考虑了地球附近的彗星、行星环、行星际介质等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环境中尘埃颗粒的充电问题.应用典型的空间尘埃等离子体参数,计算了不同种类的尘埃颗粒,以及不同等离子体成分下等离子体中尘粒的平衡电势,得到了尘埃颗粒的平衡电势与尘埃等离子体成分、温度,及其他等离子体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46.
文木 《太空探索》2005,(1):36-37
我们目前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在宇宙中不仅仅只有我们一个太阳系,许多的恒星星都有围绕它们运转的行星.  相似文献   
647.
行星和生命     
宇宙中有无穷的奥秘,其中最大的奥秘是生命现象。组成生命的元素虽然是恒星的核灰烬,但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却是在行星上,所以我们把行星和生命放在一起来介绍。 行星的形成 恒星死亡时抛洒在太空的氢、氦和重元素,形成星际气体和尘埃云团,它们在收缩形成恒星时旋转速度加快,离心力增大。离心力最大的是云团赤道区,它对云团向内收缩起阻碍作用,就是说使引力变弱,收缩率比其它区域小,结果使收缩  相似文献   
648.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large-scale and global magnetic fields in the Sun's atmosphere do not change smoothly, and long-lasting periods of gradual variations are superseded by fast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global magnetic field. Periods of fast global changes on the Sun are accompanied by anomalous manifestations in the interplanetary space and in the geomagnetic field. There is a regular recurrence of these periods in each cycle of solar activity, and the period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hanced flaring activity that reflects fast changes in magnetic structures.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ast changes have essential influencing on a condition of space weather, as most strong geophysical disturbances are connected to sporadic phenomena on the Sun. An explanation has been offered for the origin of anomalous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that are unidentifiable in traditionally used solar activity indices. Is shown, main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leads to fast variations of the magnetic fields in the Sun's atmosphere is the reconne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649.
寻觅地外生命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16日,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1颗行星在绕着恒星运转的行星系统该行星系统距离地球约17万光年.其中的行星大小相当于木星的2.5倍.与恒星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要远3倍左右。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106个行星系统和第123颗行星科学家们之所以重视这一发现.除了使用的方法新颖以  相似文献   
650.
尼比鲁一词最早见于6000年前苏美尔人的记载(古巴比伦尼l亚人称这个行星为马杜克),他们称尼比鲁是他们的母星,其轨道交错在我们太阳系已知的8个行星之间(之前称9个),公转一次需时3600年。(玛雅预言中的太阳历,其周期为3000年。5000年,和尼比鲁的公转周期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