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辐射与对流耦合加热下正十二烷液滴的蒸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凤贤  王银燕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1):2043-2048
分别采用表面吸收与内部均匀吸收两种辐射模型结合液滴内部有限导热系数模型,数值研究了辐射-对流热环境中正十二烷液滴的蒸发特性.考虑了液滴与周围气流热物性以及液滴/气流相对速度的瞬态变化,获得了不同对流换热条件与辐射源温度下,液滴半径、温度及蒸发率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两种辐射吸收模型的预测结果差别,分析了热辐射对液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辐射吸收模型对液滴寿命预测结果的差别较小,但内部吸收模型能反映液滴表面的能量供给特点.当辐射源温度与对流气流温度相同时,热辐射对液滴蒸发的影响较小;当辐射源温度比对流气流温度高得多时,热辐射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2.
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蒸发循环制冷系统在民用航空器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该系统容易出现泄漏,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不足,维护也较为复杂.本文在对该系统各部件特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工作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维护建议,可以切实提高系统的维护质量,增加其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3.
稳定器流动、燃烧实验及冷态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式V型稳定器是一种适用于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外涵稳定器,本文在冷态实验中测量其流阻,同时在热态实验中测量其工作范围,并用大涡模拟对其冷态流场进行了三维全尺寸非稳态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多处的回流区的组织有利于增加稳定器的稳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104.
预混湍流燃烧的level-set小火焰库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燃气涡轮发动机中贫燃预混预蒸发燃烧室,考虑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结合Level-set方法与小火焰模型模拟预混火焰,计算了甲烷/空气贫燃预混燃烧的火焰面的位置,并比较了在贫燃条件下各当量比的NO排放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5.
环控试验会排出大量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可通过喷水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排出室外,高温气体喷水冷却过程不仅包含了气、液两相耦合流动,而且存在水的蒸发相变.以国内某环控试验室高温气体喷水冷却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的高温气体喷水冷却过程数值仿真方法,并在STAR-CCM+上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对于高温气体喷水冷却过程数值仿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水气比对射流预冷喷射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洪妍  邓远灏  康松  钟世林  曾军 《推进技术》2017,38(6):1302-1309
为了研究水气比对以液态水为喷射工质的射流预冷喷射特性的影响,选取了适合的计算和求解方法,建立了研究射流预冷喷水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喷射腔室中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通过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水气比对于喷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计算得到了完全蒸发距离,其中水气比0.03时的完全蒸发距离为10倍喷水腔室内径,结果表明,随着水气比的增加,出口截面的液态水蒸发量上升,蒸发率和截面平均总温下降,完全蒸发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107.
刘睿  李敏  高翔  金捷 《推进技术》2019,40(6):1300-1313
为发展多组分液体燃料高温蒸发模型,首先以零扩散和无限扩散概念为基础,拓展考虑自然对流的厚交换层高温蒸发模型到多组分液体燃料,提出多组分NC-TEL模型。其次,采用挂滴法对正庚烷-乙醇、正癸烷-乙醇、RP-3航空煤油-乙醇三种混合燃料的单液滴在高温静止和强迫对流条件下的蒸发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混合液滴蒸发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越高组分构成比例对液滴蒸发率的影响越明显;本文实验条件下,对流环境对于液滴蒸发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最后,用实验数据检验蒸发模型。模型对比结果显示:总体上,NC-TEL模型优于R-M模型,高温段预测精度平均提升了8%~35%;低温段,零扩散NC-TEL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而无限扩散NC-TEL模型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略大;高温段,对于正庚烷-乙醇混合燃料液滴,NC-TEL模型预测较为准确,而对于正癸烷/RP-3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料液滴,NC-TEL模型预测值则偏低,可能的原因是微爆现象和Marangoni现象。  相似文献   
108.
对RP-3航空煤油三组分替代燃料(质量分数分别为73%的正十二烷、14.7%的1,3,5-三甲基环己烷和12.3%的正丙基苯)半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和验证,旨在获得可应用于工程计算且精度合理的三组分替代燃料简化机理。三组分替代燃料半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包含有257组分和874步基元反应。第一步采用直接关系图法(Directed relation graph,DRG)构建了109组分423步基元反应;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结果上采用基于误差传播的DRG方法 (Directed relation graph basedon error propagation,DRGEP)和计算奇异摄动法(Computational singular perturbation,CSP),构建了84组分271步基元反应;最后采用路径分析法在常压高温条件下分析其燃烧路径,对比详细机理和第二步的简化机理,去除不重要的反应路径(在本文工况中化学反应速率很小的基元反应)或者补入被前两步简化方法删减错的重要路径。最终获得的适合常压高温燃烧的三组分替代燃料简化机理为59组分和158步基元反应。结合RP-3煤油点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火焰速度等试验数据对三组分替代燃料简化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获得的三组分替代燃料简化机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最后,为了验证三组分替代燃料简化机理工程实用性,以本生灯预混燃烧火焰为物理模型,利用三组分替代燃料简化机理对以航空煤油为燃料的本生灯预混预蒸发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简化机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且计算时间能在工程应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说明本文获得简化机理组分和反应步数合理,计算精度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9.
机载准二级压缩蒸发循环制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未来飞机对蒸发循环制冷系统(Vapor cycle system, VCS)长寿命、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要求,对准二级压缩蒸发循环制冷技术在飞机环控系统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对准二级压缩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理论循环和准二级压缩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理论循环的性能计算和产品系统性能试验。证明在制冷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准二级压缩循环代替单级压缩循环并辅以回热器后,系统制冷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提高29%。同时,压缩机转速下降38%,排气温度下降29%,相应的压缩机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0.
应用高速摄影系统和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煤油液滴在温度473~773 K、压力1.0~4.0 MPa静止气体环境下的蒸发过程,得到了环境温度与环境压力对煤油液滴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低于573 K时,煤油液滴蒸发D2曲线不符合d2定律;环境温度高于673 K低于773 K时,液滴直径变化与d2定律吻合。环境压力对液滴蒸发的影响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环境温度低于473 K时,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液滴蒸发速率变慢;环境温度高于673 K时,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液滴蒸发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