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28篇
航天技术   217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20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子力 《中国航天》2005,(12):25-27
1.何为“机组探索飞行器”?“机组探索飞行器”(CEV)是美国用于载人空间探索的新型航天器。它将能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送3名宇航员(外加货物),但具有乘载多达6名机组人员的能力。它将用于把4名机组人员送到月球轨道;而在最终用于载人火星探索时,它甚至可乘坐多达6人。  相似文献   
322.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3,(11):42-44
美国发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美国航宇局用于天文观测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天文卫星8月25日由一枚德尔它2重型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升空。卫星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该卫星称为“空间红外望远镜设施”(SIRTF)。这次发射也是德尔它火箭计划的第300次发射。德尔它火箭1960年5月进行了首次发射,但以失败告终。3个月后进行的第二次发射获得了成功。不过8月25日进行的这次发射中的“明星”不是德尔它火箭,而是耗资12亿美元的SIRTF卫星。该卫星上的红外观测仪器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进行红外天文观测,将使美国航宇局同时具备光学(哈…  相似文献   
323.
《中国航天》2006,(5):47-47
两位美国航宇局科学家最近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介绍了太空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地球轨道上现有9000余件空间碎片,未来几年只会有增无减,且尚没有有效而经济的清除方法。目前尺寸超过4英寸(约10厘米)的碎片有约5500吨。即使不再进行航天发射,碎片数量也会因碰撞和解体而继续增加。碎片最多的区域在885—1006公里高度之间.对载人航天威胁较小.但对商业和科研飞行及其它航天活动则有威胁。很大一部分碎片是因卫星特别是留轨火箭上面级爆炸解体产生的。根据美航宇局2004年的一份报告,俄罗斯是产生碎片最多的国家,美国紧随其后,其它来源有法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欧空局。  相似文献   
324.
腾月 《太空探索》2006,(11):28-29
还记得美国航宇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曲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美国人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欧洲人已于今年9月3日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作准备。  相似文献   
325.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5,(9):12-13
最重的通信卫星上天;1亿美元游月球;尼日利亚25年内要实现载人航天;美国航宇局将设计新型航天器  相似文献   
326.
10月31日,美国航宇局局长格里芬宣布将再安排一次航天飞机任务,维修功勋卓著但“年老体衰”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这次飞行可能在2008年初进行。若不维修,“哈勃”将在2009年停止工作,甚至更早,“哈勃”将在2009年停止工作,甚至更早,“哈勃”是16年前发射的,工作在575千米的地球轨道上。  相似文献   
327.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6,(4):12-15
日本1月之间两度发射2月18日,H-2A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多用途运输星”(MTSAT)2。这是H-2A自2001年8月首射以来的第9次发射。该卫星造价140亿日元,包括太阳能帆板在内总长约30米,重约4.65吨,是日本迄今发射的最重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和2005年2月发射的MTSAT-1R一起执行航空管制任务。在2010年MTSAT-1R正式退役后多用途运输星将正式接手气象观测任务。2月22日,M-5固体火箭在鹿儿岛发射场升空,成功地发射了“天文”F红外天文卫星、“立方体东京工大工程星”和一个太阳帆板展开试验装置“。天文”F发射后两周进…  相似文献   
328.
徐菁 《太空探索》2005,(8):32-33
飞船和航天飞机要想停靠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或地面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复杂的操作方能实现。那么,什么时候这种手动式交会对接能够有质的飞跃呢?2005年4月15日美国航宇局发射的“自主交会技术演示”卫星,第1次在轨演示了这种技术,但由于出现燃料问题,不得不遗憾地提前结束了这次被寄予厚望的任务。而俄罗斯人在多年以前就已掌握并使用了自动对接技术。‘  相似文献   
329.
晓月 《国际太空》2005,(4):14-14
美国航宇局准备于2006年发射“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器。据称该探测器将于2015年开始对冥王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30.
空间扫描     
曲新 《国际太空》2003,(10):29-31
人类首次举办“太空婚礼”2003年8月10日,远在380km高空中的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与地面上的俄裔美国籍姑娘叶卡捷琳娜·德米特里耶娃举行了结婚仪式。尽管首次“太空婚礼”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但首次“太空婚礼”出人意料地受到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的“冷遇”和“怠慢”。马连琴科的行为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许多专业人士认为,这次“太空婚礼”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航天部门正在考虑,未来的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前要签订不在太空举行婚礼的合同条款。美国航宇局计划2004年初恢复航天飞机飞行8月5日,美国航宇局高级官员称,将严格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