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44篇
航天技术   481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62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中国航天》2003,(10):77-78
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至今,全球共有6架航天飞机先后升空,其中5架是美国的。至2003年1月,美国航天飞机已陆续飞行了113架次,但损失了2架;苏联只发射过1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暴风雪号只进行过一次无人飞行便无声无息了。因此,美国航天飞机是当代唯一投  相似文献   
912.
Kaiser Marquardt 公司已经研制了一种直接作动式推进剂喷注器阀门来替代目前航天飞机轨道复位控制子系统主推进器使用的先导式阀门。设计的新阀门是对目前使用阀门缺点的改进,包括:对氧化剂系统内硝酸铁污染的敏感度,低温和干密封泄漏,及由于压力冲击导致的误动作。作为未来的替代阀门,设计的直接作动式阀门(DAV)使装有直接作动武阀门的主推进器完全可以替代装有先导武阀门的推进器,正因为采用相同的结构和电气接口,所以不需改变子系统的设计就可实现替代。直接作动式阀门包括一个波纹管使推进剂与作动器隔离以达到最耐硝酸铁和其它污染的目的,并且允许作动器选用最佳材料。波纹管同时可提供部分压力平衡以减少对电磁力的需求。由于直接作动式阀被迫受到原先的先导式设计的同样严格的外廓尺寸和功率的限制,所以直接作动式阀门电磁作动器的设计用 Kaiser Marquardt 公司的计算机程序高度优化.直接作动式阀门用锥面密封代替先导武阀门平面密封设计,这已经在其它阀门方案中被证明更为有效。直接作动式阀门内部的流场分布比靠液压作动主级的先导式阀门简单得多.设计的直接作动式阀门使推进剂陷坑最少,因而没有流道节流产生的在压力冲击时使阀门微微开启的压力不平衡。本文包括阀门设计说明书和阀门研制试验结果摘要。在研制方案阶段制造的阀门正用于 NASA 的白沙试验室的一种推进器海平面试验方案,接着将是子系统海平面试验。  相似文献   
913.
本文提出了水平起降、两级入轨航天飞机的火箭-冲压-火箭方案。着重讨论了实现这个方案的推进系统,对冲压发动机采取了提前点火和高空补氧两项关键技术,使本方案具有可行性。在优化了推进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本方案航天飞机总体布局和基本尺寸,并给出飞行轨迹。通过质量计算所得的有效载荷比具有先进性。  相似文献   
914.
航天飞机的最优再入轨迹与制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915.
本文提出了航天飞机降落弹道最佳化的概念和最佳性准则。推导了在使用气动制动装置控制气动升力和阻力的情况下,用极大值原理使航天飞机的降落弹道最佳化。  相似文献   
916.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在着陆前16分钟出现技术问题,最终解体,航天飞机所载7名宇航员同时遇难。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世界航天业和我国航天法有何影响?这些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为此,2月10日,记者对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17.
918.
航天飞机的再入飞行走廊及再入飞行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航天飞机再入返回问题时,确定再入飞行走廊和再入飞行轨迹是基础的研究问题之一。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参考文献[1]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国内的一些作者在航天飞机方案论证时开始注意考虑这类重要的问题[2、3、4]。然而,他们所讨论的基本模型没有考虑地球自转对再入运动的影响。这种近似模型,对深入一步的方案论证就显得不能满足了。本文建立了一个精确的模型,给出与方案论证有关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19.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微重力环境下充液系统大幅晃动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其次阐明了它在充液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液体大幅晃动自由边界的确定以及数值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0.
刘兴洲 《推进技术》1989,10(3):1-7,81
本文介绍了美国第24届联合推进会议关于航天和导弹用吸气式发动机方面的情况,主要内容有航天飞机用吸气式发动机及其组合,其中包括反物质推进和激光-电子冲压发动机;超声速飞机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在高速战术导弹上的应用等,说明了吸气式发动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