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0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200篇
航空   854篇
航天技术   1313篇
综合类   182篇
航天   18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组成天基测控系统对低轨卫星进行轨道确定,并讨论了低轨卫星在TDRSS系统覆盖区域的时间段,以改进的Gauss-Newton算法为基础,设计了非线性迭代的微分轨道改进算法,有效抑制了算法截断误差.仿真实验证明基于TDRSS的测控技术可显著提高测控覆盖率,减少地面测控站压力,有效确定低轨卫星轨道,定轨位置误差小于20 m,速度误差小于0.01 m/s,能满足一般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2.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4,(10):44-46
俄飞船将送马来西亚宇航员上天俄马两国航天局称,作为国际空间站一项科研任务的一部分,俄罗斯将在2007年10月利用联盟号飞船将马来西亚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马国家航天局局长表示,2007年将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5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年份。目前马方还没有确定这名宇航员的人选,但称报名者已超过3700人。双方在2003年8月俄总统普京访马期间就这一问题签署了一份协议。印明年发射返回式卫星印度将于明年把其第一颗可重复使用的返回式卫星送入极地轨道,从而成为少数几个掌握返回式航天器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73.
黄琦 《中国航天》2004,(12):15-15
11月18日18点4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震破了山谷的寂静,在橘红色火焰的助推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护送着我国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试验卫星2号刺破天空.将今年航天“八箭十星”任务中的最后一颗卫星顺利送入轨道。这也是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二丙在一年时间内连续第5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74.
长期以来返回式飞行器为承受再入气动载荷和着陆冲击 ,采用具有防热层的刚性飞行器壳体 ,导致返回舱的质量和外形大于有效载荷的数倍。柔性可膨胀再入防热锥可解决上述不足之处 ,这种锥形返回舱在返回前进行充气改变其气动特性 ,使在返回过程中达到所需的气动参数和最终着陆速度。可膨胀再入防热锥技术能使有效载荷舱获得广泛用途 ,不但能使航天员、货物和昂贵的硬件安全返回地面 ,还能在载人飞行遇险时作为应急救生的有效措施 ,以及在未来火星探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5.
简要地回顾了人类离地升空的奋斗历程,对比分析了11种飞行器的特点,指出航天技术要比航空技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阐明了返回式航天器在航天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及其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了在弹道靶设备上对再入速度下模型的热辐射进行的实验研究工作。铝、高硅氧和聚碳酸酯三种材料的模型在速度为4.5~6.0(km/s),压力为600—8000Pa条件下做了实验,在258nm—1100nm光谱范围内完成了九个波段的辐射测量,给出了三种材料模型的辐射光谱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辐射量除了受环境条件影响外,还强烈地依赖于模型材料;由烧蚀产物引起的辐射通量主要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465nm以上)。估算了烧蚀产物引起的辐射加热率,对头部和近尾流辐射通量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7.
4月26日,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了美国直播电视公司的“天路”1卫星。重6067千克的该星超过3月份发射的“国际移动卫星”4F1,成为迄今人轨的最重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它采用波音702平台,将定点在西经102.8度的静止轨道位置,利用48台Ka波段转发器向1390万美国用户提供电视和宽带服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78.
日月 《太空探索》2007,(6):56-57
2006年3月27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基地正式启用了一架崭新的天文望远镜——1.2米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它配备了4K×4KCCD探测系统,具有视场大、光力强等优点,可探测到暗至21等的天体。同  相似文献   
79.
陈丹 《太空探索》2003,(4):46-47
彗星一直部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80.
《太空探索》2003,(8):47-47
太空中不存在没有引力的区域,但在两个天体之间却存在引办相互抵消的引力平衡点,如果航天的运动轨迹始终处于引力平衡点上,航天器就会平步青云失重环境。不过,航天器上的失重环境不必只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才有,凡是做轨道运动的航天器,都会具有失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