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7篇 |
航天技术 | 25篇 |
综合类 | 22篇 |
航天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引言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成几何增大,随之由于空管原因造成的飞行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并成日益增长态势。如何减少由空管原因造成的安全差错成为整个空管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下面笔者就从一线工作者的角度对管制工作中出现安全差错事件的原因做一下简要的分析,然后讨论一下如何在空管一线工作中减少由空管原因造成的安全差错。 相似文献
162.
针对使用主观量表评估飞行员工作负荷易受主观因素干扰的问题,将飞行员工作负荷评估试验划分成连续的15 s时间窗口,基于时间窗口内的客观绩效和生理数据,建立飞行员工作负荷评估模型。使用插值、去均值、归一化等方法预处理数据后,再将生理数据变化量作为工作负荷的特征维度,并基于生理数据变化量改进KNN算法,对工作负荷进行分类。通过引入生理数据变化量作为工作负荷的特征维度,优化分类模型的数据结构后,各传统分类算法的测试集F1分数均得到提高;使用生理数据变化量改进KNN算法后,高负荷数据分类准确率达到71%,总体准确率能达到88.5%;相比于传统KNN算法,高负荷数据分类准确率提升36.5%,总体准确率提升6.3%。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本文利用表面热膜测量了定常来流条件下某超高负荷后加载叶型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流动,并与壁面静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膜用于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附面层流动测量可靠性较高;热膜测得的准壁面剪切应力及相关统计参数能准确地判断附面层分离、再附着和转捩位置;在低Re数条件下,分离泡尺寸和转捩区长度随来流Re数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7.
局部喘振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高负荷压气机的失稳机制,明确失稳先兆局部喘振现象的发生机理,总结了某跨声压气机在均匀进气不同工作转速下失稳过程的实验结果,继而对其在进气畸变条件的失稳过程开展实验和数值研究.结果发现:在均匀进气条件下,局部喘振在低转速时并未发生,而发生于高转速情况下,推断局部喘振的发生与压气机叶根区域的相对高负荷有关.随后在高转速下降低叶根负荷,则局部喘振现象不再发生;而在低转速下升高叶根负荷,则局部喘振现象发生.所以得出结论,压气机叶根相对高负荷确实为局部喘振的发生条件.对于所研究的压气机,如果近失速点叶根扩散因子超过0.6,则会发生局部喘振现象. 相似文献
168.
变工况下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边界层被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某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改变来流雷诺数、自由来流湍流强度和攻角等工况,研究了其对叶片边界层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在叶片吸力面加凹槽、矩形拌线、圆形拌线等被动控制方式来改善叶型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叶型损失逐渐降低;随着自由来流湍流强度的增加叶型损失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攻角向负攻角方向变大叶型损失先减小后增大,向正攻角方向变大时叶型损失迅速增大;在雷诺数和湍流强度变化时表面凹槽的控制方式较好,而攻角变化时加矩形拌线和圆形拌线的控制方式较好.3种被动控制方式促发转捩提前发生抑制分离泡,但都会引起湍流湿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9.
<正>非精密进近是一种导航设施只提供方位引导,不提供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方式。由于这种进近方式缺乏直接用于判断垂直轨迹的仪表指示,且方位引导也不尽精确,飞行员工作负荷大,易造成不稳定进近,易发生可控飞行撞地事故。据统计60%的可控撞地飞行事故都发生在非精密进近中,事故发生数量是精密进近的7倍。所以,非精密进近是一种高风险的进近方式。飞行员要完成一次既安全又高效的非精密进近,需要在做进近准备和简令时更细致、更全面;特别是最后进近航段,较之于精密进近,需要监控的参数更多,需要更好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