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航空   400篇
航天技术   363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5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利用GPS进行姿态估计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建立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姿态确定的观测方程;然后给出了利用GPS进行飞行器姿态估计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线性处理;最后利用攻推广卡尔曼滤波技术,针对某飞行器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测量噪声和系统噪声,滤波器都有较好的估计,姿态估计的精度明显高于单纯GPS姿态确定的精度,可以满足大多数飞行器对姿态确定的要求,证实了模型和算法可用性。  相似文献   
82.
Yu.  MJ 《惯导与仪表》1999,(2):12-20
当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DINS)出现大的误差时,其常规线性误差模型就不能有效地表现导航误差传播的非线性特性。为了说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大状态误差,这里介绍一种旋转矢量误差,同时引入旋转矢量误差与四元数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这种关系,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非线性误差模型就可以相应地用旋转矢量误差和四元数误差加以说明。很明显,这里所阐述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非线性误差模型之间彼此互相等效。此外同时表明,当  相似文献   
83.
改善反作用轮低速性能的补偿观测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Dahl摩擦模型,给出了用于卫星姿态三轴稳定控制的反作用轮低速动力学方程,就反作用轮转速过零对卫星姿态产生的扰动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线性观测器估计摩擦力矩,并予以补偿的补偿观测器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反作用轮低速性能,提高了卫星姿态控制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  相似文献   
84.
85.
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磁带轮转动和卫星姿态振动相互影响的仿真模型,并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卫星的姿态振动,仿真分析了对星载线阵CCD成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对于配置多个星敏感器的卫星,采用常规的定常增益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姿态确定时,存在滤波定常增益矩阵众多、系统复杂的问题,为了简化滤波系统设计,统一定常增益矩阵,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方法.给出一种计算量小、适合星载计算机在轨实时计算的星敏感器时间滞后补偿及相对基准标定算法,将星敏感器的输出数据统一到当前星时,同时将星敏感器的测量基准统一.基于单星敏/双星敏的输出数据构造虚拟星敏感器(安装矩阵为单位阵)的输出数据,设计统一的定常增益矩阵进行姿态确定.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与常规的定常增益卡尔曼滤波方法姿态确定精度相当,从而验证该方法有效,且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一种全姿态平台实现方法的数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当载体做大机动飞行时,在某个方位的旋转角度过大,三环式平台便会出现闭锁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增加一个外环来实现全姿态平台的方法并提供了这种实现方法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马卫华 《航天控制》2004,22(2):13-15
介绍了某系列运载火箭实现多射向发射的几种方案 ,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重点对转动平台和由箭载计算机实现的两种方案从姿态控制系统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9.
航天器的发电能力与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成正比。针对圆柱形载人航天器,提出了一种体装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计算方法。首先,将太阳电池阵沿圆周方向划分为多个子阵,通过坐标变换,计算太阳矢量与每个子阵法线的夹角(即太阳入射角);然后,将每个子阵面积与对应太阳入射角的余弦相乘并求和,得到体装太阳电池阵的有效发电面积。对不同轨道日照角、不同飞行姿态下体装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轴对地姿态下平均有效发电面积为安装面积的25%~32%,通过固定角度偏航可将有效发电面积提高至安装面积的30%~44%。   相似文献   
90.
对速率模式飞轮姿态控制系统的能控性、稳定性和飞轮组合切换过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在飞轮组合切换过程中引起卫星姿态抖动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对残余角动量进行卸载并将卸载函数同时前馈到系统输入的方法,以保持卫星姿态的稳定度。从理论上证明了可引入残余角动量进行卸载,将卸载函数同时前馈到系统输入,并且不改变原系统的能控性和稳定性。给出了某卫星飞轮切换应用实例,说明了飞轮组合平稳切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