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33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3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进行稳健性分析需进行的三方面工作,同时对简支梁弹簧及系统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数值例。  相似文献   
2.
洪名震 《民航科技》2006,(5):100-103
在民用航空器维修工程管理中,虽然各航空公司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以MSG-3维修思想为指导制定的航空器维修大纲,有效地提高了航空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需要用可靠性方法对维修活动进行控制,从而对航空公司维修方案进行必须的补充。作为可靠性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工程调查,负责分析并研究系统可靠性下降原因并提出将系统可靠性有效恢复到可接受水平要采取的纠正措施,以供航空公司维修可靠性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鉴于工程调查在维修可靠性系统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以笔者在工程调查方面的理解和多年实际工作经验,与有志做好工程调查的工程师和可靠性分析员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空管雷达是ATM(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监视空中飞行情况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确保飞行安全、实现雷达管制和提高空域容量的基础。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空管雷达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射频大功率晶体管器件的成熟与商品化,空管雷达进入了全固态时代,国际上出现大量全固态、可无人值守的空管雷达。全固态空管雷达大量采用集成化、微电子化的设备,从而在系统可靠性、稳定性、自动化和商品化水平上有很大提高,使空管雷达发展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靶场测控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确定了测控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框架,然后针对系统构型为串并联系统、试验信息为成败型数据/寿命型数据的情况,研究了可靠性信息融合的Bayes方法,最后讨论了系统可靠性的Bayes统计推断问题,包括点估计、置信估计和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由n个部件组成的、开关寿命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不可修冷、温贮备系统作了可靠性分析,建立了这两类系统的一般模型,给出了冷贮备系统可靠度R_n(t)及平均寿命MTTF的一般形式解。并在指数分布场合下,给出了R_n(t)及MTTF的解析表达式。当部件贮备寿命相互独立同分布时,温贮备系统可以通过一个虚设的开关变量而归结为冷贮备系统。对一般的贮备系统,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样本给出R_n(t)及MTTF的估计。文末利用随机模拟方法,构造所需样本,便可获得R_n(t)及MTTF的数值估计。实例表明,随机模拟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用现场数据估计系统可靠性参数置信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用元部件现场信息估计系统可靠性参数,如系统可靠度、可靠寿命等区间估计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替换百分点法,并运用Monte Carlo数字仿真对估计的置信度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复杂可修系统可信度建模对保证效能的定量分析至关重要.本文在考虑不同维修状况的基础上,着重对不同任务剖面内相应任务阶段中武器装备可信度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进而构造出武器装备的可信度矩阵,用于武器装备的效能分析;文中以某地面车辆为例,进一步论证了武器装备可信度矩阵的工程含义,旨在为合理确定一大类武器装备的效能和可信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航天SoC技术的发展态势与开发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航天SoC技术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分析国际上航天大国SoC技术发展态势及国内航天SoC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目前我国航天SoC技术应用在可靠性、潜在的危险性和不可替代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航天SoC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