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5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97篇 |
航天技术 | 16篇 |
综合类 | 77篇 |
航天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固体火箭发动机(SRM)装药包覆界面性能对发动机安全工作意义重大。为研究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三元乙丙(EPDM)包覆层界面在不同受载速率下的脱粘情况,采用双悬臂梁(DCB)试件对包覆粘接界面进行了界面脱粘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脱粘界面扩展过程中的加载点载荷-位移曲线。同时,构建了界面率相关内聚力模型(CZM),并采用Hooke_Jeeves优化算法反演识别出相关模型参数。通过对比多阶段加载实验及仿真结果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小于15%,所得结论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界面脱粘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2.
塑性加工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当前塑性加工技术的状况,展望了塑性加工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3.
为了研究气膜孔倾角角度对单晶高温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设计倾角30°,45°,90°的14孔平板试样进行了同等应力水平下的高温疲劳试验,并对断裂后失效试件进行断口分析。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对不同倾角气膜孔平板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孔边局部应力及损伤演化。结果表明,气膜孔倾角角度对疲劳性能影响显著,疲劳寿命90°>30°>45°,且45°倾角气膜孔孔边裂纹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数值模拟显示,90°孔每个循环累积的应变相对较小,30°斜孔次之,45°斜孔最大,且 45°斜孔和 30°斜孔的棘轮应变累积速率明显高于直孔,30°斜孔的损伤和直孔的损伤较为接近,45°斜孔的损伤最大,数值分析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4.
125.
研制了一种小角度超声纵波特种斜探头,用于台阶形金属/非金属异形复合构件粘接界面的检测,选择了探头材质,计算了入射倾角,建立了伤方法及判伤标准,并在对比试块及实际产品上进行了检测,证明了该探头及方法适用于该特定形状产品的探伤,并对类似异种形面产品的探伤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王桂松%张杰%耿林%王德尊%姚忠凯 《宇航材料工艺》2001,31(2):13-18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高速超塑性的研究现状,包括拉伸超塑性、压缩超塑性。综述了各种基体和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得高速超塑性的条件及高速超塑变形的特点。对于高速超塑性的变形机制,尤其是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超塑变形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MMCs高速超塑性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7.
电塑性及电流辅助成形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轻量化和高功效构件精确成形成性的要求,迫切需要发掘和提高难变形材料的成形潜力。金属等材料在电流辅助加载时塑性提高和变形抗力降低的电塑性效应(EPE),与传统塑性加工技术相结合发展出的电流辅助成形(EAF)工艺,可望大幅提高材料成形极限和成形质量,是实现难变形材料难成形结构精确成形制造的极具前景的技术。基于EPE测试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综述了焦耳热效应、电子风效应及磁效应等EPE作用机理的研究动态,从回复、再结晶、相变及缺陷修复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电流处理对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进而讨论了电塑性拔丝、轧制及微成形等EPE用于成形过程的EAF研究进展。基于上述研究动态分析,总结提出了电塑性机理方面尚待解决的科学难题、EPE驱动EAF工艺创新及工业化应用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28.
建立了考虑材料塑性强化的滚弯成形力学分析解析模型,推导出了应力应变、残余应力以及回弹半径计算公式.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滚弯成形进行了动态模拟,对应力应变状态、塑性应变分布、残余应力以及回弹等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板料滚弯成形初始效应明显,下压点附近曲率不均匀;采用足够的滚弯时间后,中间段的曲率均匀度很好;成形半径与上辊下压量呈近似幂函数关系;多道次滚弯可以减小两端的曲率波动和最大应力应变.最后通过与滚弯成形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和验证了解析模型与数值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30.
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出结构/热控一体化的高体份(~55%)SiCp/Al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高于基体熔点)压缩实验。利用XRD和SEM观察分析了高温压缩参数对复合材料相组成及组织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压缩后高体份SiCp/Al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仍为Al,SiC及少量Si和Mg2Si,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高体份SiCp/Al复合材料高温压缩变形后,基体仍保持连续,颗粒在压力作用下会翻转、部分颗粒会破碎,颗粒尺寸及分布均匀性等组织特性受高温变形参数控制。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SiC颗粒的尺寸一致性、圆整度及分布均匀性有所提高;高体份SiCp/Al能复合材料在基体熔点以上的材料状态可视为粘流体,并可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使复合材料高温压缩后组织特性呈现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