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473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对层压板进行强度分析时同时考虑面内失效和分层损伤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强度预测值。基于复合材料层压板分层机理分别采用Hashin准则和分层因子进行面内损伤和分层损伤的计算,并结合材料性能退化发展了一种能够考虑分层损伤的层压板累积损伤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层压板面内和分层损伤产生、发展直至最终破坏的完整过程。通过对两种典型复合材料层压板单钉连接接头的失效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传统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精度较高,并能有效预测各层间分层损伤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542.
胶接是复合材料结构主要连接方法之一,对胶接接头进行应力分析是保证复合材料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在初步设计阶段,一般采用解析方法对胶接接头进行应力分析及参数研究。针对复合材料双搭接和单搭接胶接接头,在Tsai等人的理论分析方法(TOM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搭接接头剪应力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被胶接件的剪切变形,认为被胶接件只有在靠近胶层的半个厚度上产生剪切变形,剪应力沿该半厚度呈线性分布。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比现有的分析方法更接近于有限元模拟结果,可用于估算复合材料胶接接头剪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543.
复合材料双搭接接头拉伸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胶层厚度的复合材料双搭接接头拉伸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的破坏模式是胶层剪切破坏,并且接头的极限强度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此基础上建立解析模型对复合材料双搭接接头胶层剪切破坏进行研究,模型中考虑了复合材料层板单层的各向异性及胶层的理想弹塑性材料属性,通过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解析模型在计算胶层剪切应变/应力分布时的有效性。解析模型使用最大剪切应变准则计算接头的极限拉伸强度,计算得到的接头极限强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44.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系统的管路建模和流动分析分别在CAD和CAE软件中进行,在管路设计及改进时往往需在2种软件之间进行重复建模和数据传递,耗费大量时间与资源。为此,基于UG/Open API技术,通过对UG管路模型几何与拓扑信息进行研究,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OCUSS-FS开发了UG NX3.0工作平台下的内嵌式管路流阻分析模块,实现了发动机管路建模时的实时在线流动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外部管路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45.
现有分析运载火箭POGO振动(纵向耦合振动)的模型有两种,即传递矩阵模型和Rubin提出的状态方程模型。考虑到这两种模型的不足之处,从分布参数描述的偏微分方程出发,采用分离系数法,得到形式简单的微分方程,并应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得到了新的管路模型。将新管路模型应用于系统,通过对三种模型计算得到的管路频率的比较,验证了新得到的形式简单的管路模型,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546.
管路系统是飞行器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过程中经受多种热力学和振动环境,必须经过地面试验以考核管路系统的可靠性。热振联合试验就是考核结构件在热及振动环境下可靠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分析描述了热振动试验中热、压系统及振动系统的组建方法。该试验技术对类似的综合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7.
中间层厚度对P/MTC4-GCr15扩散焊接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厚度的电镀镍作为中间层,在900℃、4 h和150 MPa压力的热等静压条件下,使用TCA预合金粉末和GCr15轴承钢制备了钛钢扩散焊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和机械拉伸对接头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没有添加中间层时,接头的强度达到了564 MPa;当添加了中间层且中间层的厚度为150μm时,接头的强度最高,为502 MPa.中间层过厚或者过薄,都会导致接头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48.
针对TC4钛合金薄板对接接头和TC1钛合金薄板锐角接头进行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得到TC4及TC1钛合金薄板的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常规力学性能测试和X射线检查,TC4钛合金对接焊缝的拉伸强度平均为1050MPa,达到了母材强度的95%以上.试验结果证明,上述工艺参数得到的焊缝,满足设计及相关文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9.
风洞试验中测压管路信号畸变及修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布摩擦模型和试验方法分析了简单测压管路系统的信号畸变,分析了数学方法和机械方法修正测试信号的优缺点;讨论了不同参数对管路系统传递函数的影响,同时说明了试验中常见管路连接、弯折、挤压对管路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利用管路共振效应提高测试数据信噪比的思想,并基于此提出了管路系统的选择及定量的评价准则。结果表明:采用分布摩擦模型理论修正测压管路系统脉动畸变信号是可行的;管路等内径连接、轻度弯折、轻度挤压不会对管路的传递函数造成影响;通过笔者提出的定量评价标准可以高效的选取合理的管路长度。  相似文献   
550.
研究了Al-Li-Mg-Cu-Zr系国产铝锂合金的焊接性。研究表明,用净化的氩气保护并带拖罩的氩弧焊接铝锂合金,焊接接头及其热影响区表面仅有轻微的氧化色。金相分析表明,焊接接头结合良好,且有相当的机械性能。电子探针微区域分析表明,焊缝与热影响区及母材成分除锂未能分析,其余成分变化甚微,厚度3.50mm试样均焊透。用YAG激光焊,氩气保护,单面焊能焊透≤0.70mm厚的铝锂合金板,而双面焊能焊≤1.50mm厚的板,焊件的接头及其热影响区保持原金属光泽,焊缝窄。微区域成分分析表明,焊缝、热影响区与母材几乎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