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584篇
航天技术   324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2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粒径是决定金属超微粉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对直注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金属超微粉过程中,环境条件对金属超微粉粒径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对金属超微颗粒的形成和篚过程建立了一个近似的模型,并用这个模型分析和讨论了环境条件对金属超微粉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场盲降设备是从挪威NORMARC公司引进的3513/3531B型,设备自1997年安装、运行以来工作正常,提供了良好的导航保障。但其间也出现过一些故障,在这里讨论两个典型故障。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航天》2007,(9):44-45
俄罗斯研究人员称,采用现有的等离子体推力器技术可使联盟2-1b火箭的静地轨道有效载荷能力成倍提高。目前萨马拉中心的联盟2火箭采用弗雷盖特上面级时可将1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静地轨道,但应用力学与电动力学研究所(R1AME)研究人员认定,通过用火炬试验设计局的氙燃料霍尔效应推力器对上面级进行改进,该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时可用180天时间把2280公斤的卫星送人静地轨道。  相似文献   
15.
2.8工作稳定性 大型分段固体火箭发动机存在压力和推力的振动现象,通常用经典的稳定评估法预示稳定性。为了获得需要的实验确认,需进行参数化缩比的燃烧测试,目标是把实验数据与理论预示结果相比较,这就需要对缩比固体助推器进行设计、制造加工和测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用于诊断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参数的多道扫描探针系统,使用该系统研究了FD04风洞空流场的等离子体特性,利用CTW理论分析了探针数据,实时给出了流场攻密度的空间分布。实验表明,空流场的电子温度分布基本是均匀的;电子密度分布与流场结构紧密相关,电子密度变化在3倍之内,随着流场结值的不同2,电子密度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太空等离子体中,尤其在等离子体内部磁场较弱时,轫致辐射是等离子体能量损失的主要机制.本文对太阳宁静及耀斑期间1AU处等离子体轫致辐射计算表明,等离子体辐射强度If的变化与辐射的电磁波频率有直接的关系.当辐射频率,接近于等离子体频率,fpe时,辐射强度显著增大.随着电磁波辐射频率的增大,辐射强度随频率增大作缓慢对数下降.辐射亮温Tb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Te、介质光深成正比.Tb与If随辐射频率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在相同的辐射频率情况下,太阳宁静期间If值、Tb值低于太阳耀斑期间If值、Tb值.  相似文献   
18.
空间飞行体与等离子体在压缩区内的非稳态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空间飞行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前端压缩区内飞行体与等离子体的、非稳态相互作用问题,得到了在强天线辐射源高频场作用下的控制方程.通过计算表明,飞行体上的天线可作为调制不稳定性的激发源,在等离子体中激发起很强的电磁孤波.  相似文献   
19.
低轨航天器致空间等离子体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起一个低轨道航天器引起的等离子体尾的二维计算机模式,结果表明:(1)尾流的宽度随表面负电位值的增加而变窄。(2)随离子马赫数增加尾流位垒变宽;(3)对正电位表面情况尾流近区有电子聚集,并且离子的放空更远。  相似文献   
20.
文木 《太空探索》2001,(8):30-31
古时的中国人和希腊人就已观测到了黑子的存在,观测者们在日出或日落,也就是太阳相对较暗的时候,透过云层和雾霭,就能够看到黑子的身影。但那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天文现象的真正物理含义,据史料,最早发现黑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的周朝。最早有黑子记录的年代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由我国的汉朝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