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272篇
航空   1326篇
航天技术   340篇
综合类   264篇
航天   107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本文通过运输机气动设计要求来说明目前国内运输机风洞实验所存在的一些实验技术问题,例如半模实验技术,运输机的支架干扰与修正,对流场品质要求,发动机与机体干扰,对运输机模型的要求等,并通过分析国外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办法,供运输机实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52.
侧壁抽吸是目前抑制二元风洞侧壁干扰的一种流行做法。本文就抽吸的有效性、抽吸方案布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253.
程代姝  张悦 《推进技术》2018,39(3):528-537
为了对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一种结合次流控制的壁面鼓包控制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方法,并对相关流动机理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次流控制与壁面鼓包相结合,利用鼓包前后存在的压差,将激波入射导致的分离区内的低能流引入鼓包下方的引流腔,在减少分离包内低能流的同时,促进分离包的再附着,有效地缩小了激波入射导致的边界层分离,改善了通道内的流动状态,降低了流动损失。同时,将引流腔中的气流从鼓包下游的吹气缝中喷出,对当地边界层起到了一定的能量补充效果,并避免了捕获流量的损失。相较于现有的壁面鼓包控制方案,结合次流控制后可以在较大激波入射范围内实现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通道出口的总压恢复系数的最大改善幅度可以达到5%以上。此外,将引气缝布置在鼓包迎风面,并且当单条引气缝的宽度和间距固定不变,而引气缝总宽度和单条引气缝宽度之比不大于3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54.
汪勇  张海波 《推进技术》2018,39(3):695-702
为了解决直升机机动飞行时涡轴发动机控制系统扭振不稳定性问题,根据扭矩动力传递链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最小均方差(LMS)的自适应滤波器,以抑制自由涡轮转速中的扭振动态,并与常规的陷波滤波器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定旋翼转速下,陷波滤波器和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器均能抑制1.90Hz对应的固定扭振分量,但后者能使扭振幅值降低至5%以下,滤波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同时,变旋翼转速飞行时,发动机端的扭振基频率会随着转速变化在1.30~2.20Hz变动,此时常规陷波滤波器不再适用,而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器仍可显著抑制扭振动态。  相似文献   
255.
黄河峡  谭慧俊  庄逸  盛发家  孙姝 《推进技术》2018,39(10):2252-2273
作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增压部件,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内部存在一系列的复杂流动现象,本文概述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内存在多种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并受到膨胀波系等的干扰,使其特性偏离了传统基于简化模型的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三维干扰特征、多波组合干扰特征,并在通道内诱导出了显著的二次流,特别是角区旋涡流动。隔离段内存在复杂的激波和膨胀波结构,这些背景波系在隔离段内不断反射,形成显著的流向和横向参数间断。当出口流道发生几何或热力壅塞时,隔离段内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激波串现象。激波串和上游背景波系、角涡相干,呈现出明显的偏向性,并在前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特殊的动态前移过程。尽管最近对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内流特性的认识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仍然有较多的基础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56.
发展了用于轴对称流场,任意非正交曲线网格下的矢通量分裂隐式有限体积法;统一了二维和轴对称流场计算的表达式。该方法对粘性通量项进行了分解和归类,考虑了包括交叉导数项在内的所有项对隐式增量的贡献。对带中心喷流的流动计算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均优于MacCormack显式格式。横向喷流强干扰流场的计算初步揭示了姿控发动机喷流产生间接推力的机理,由此,设计中可降低对主发动机额定推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7.
由三维自由尾迹非定常板元方法计算的三元非定常气动力出发,计算直升机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用飞行实验和风洞实验数据分别对计算的旋翼在前飞和前飞下滑状态下的声压时间历程以及其它计算结果进行考核,某些结果还与著名的WOPWOP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计算与飞行实验和风洞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58.
运载火箭级间热分离过程中,级间段受高温高压喷流的影响,所处环境恶劣,研究级间热环境中压力、温度和热流分布规律对级间段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Ф1m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以微型固体火箭燃气为喷流介质的热喷流模拟技术,模拟了运载火箭二级主发动机和四个游动发动机同时工作多喷流干扰条件下的级间热环境,并对级间压力、温度和热流测量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级间距、不同排燃窗开口数量情况下的二级底封头和一级前封头表面的热流、温度及压力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级间距越小,分离环境越恶劣,压力、温度、热流分布越不均匀;总排燃面积保持不变,排燃窗开口数量变化,对一级前封头上的压力、温度、热流影响不大,但对二级底封头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开口数量的减少,二级底封头上压力、温度、热流值均有所增大。本项试验采用同轴热电偶测量了级问区域的热流,热流结果精准度的提高以及热流模拟准则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59.
利用鲁棒H∞控制理论设计了某型飞机的自动着陆系统,讨论了飞机自动着陆过程的要求,分析了系统中可能受到的干扰,之后建立了H∞控制问题的系统模型,针对飞机着陆时的要求设计了一种鲁棒H∞控制器以抑制阵风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对自动着陆时的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能使飞机很好地跟踪希望轨迹并满足着陆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0.
利用共轴式旋翼风洞实验结果,结合轻型共轴式直升机M16飞行中的现象,分析了上下旋翼气动干扰对共轴式直升机过渡飞行中航向操纵的影响。介绍了直升机由悬停转入垂直上升、平飞中加减速和转入爬升与下滑等过程中,由于上下旋翼干扰发生了变化,使直升机航向发生偏转后飞机的反应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的相应操纵。所得结果对研究共轴式直升机的操稳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