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3篇
航天技术   86篇
航天   9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惠子南 《国际太空》2009,(10):10-15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星座计划的问世为空间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今,是将在轨服务融入星座计划使其较原定计划更具广泛性的关键时刻。航天飞机的应用展现了在轨服务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及人在维护、维修、升级贵重的太空资产中的关键作用。从航天飞机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2.
《空间科学学报》2008,28(3):F0004
2008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迎来了50华诞。50年前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为开展中国的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秋成立了581组,即今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3.
2010年11月,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托负责担纲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组织、实施、管理以及总体技术支撑等工作。具体  相似文献   
124.
《航天器工程》2008,17(2):119-119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8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召开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加强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研究,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5.
2012年是国际空间站进入全面应用的第一年。自1998年首个舱体升空至今,国际空间站走过近15年的历程。目前,国际空间站已明确延长运行至2020年以后。作为人类载人航天发展的里程碑式成果,同时也是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的典范,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成就、发挥的作用及未来走向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开启人类航天史崭新一页历时13载,终成人造天宫自1998年11月第一个核心舱"曙光"号升空,至2011年7月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执行国际空间站运输任务,国际空间站历经十三年完成基本组建,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26.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2):139-146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发射了近1万个人造航天器,其中大约10%执行的是空间科学和探测任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研究经费,经济转型也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中国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以来先后成功发射了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和慧眼号4颗科学卫星,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也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正在不断地产出.空间科学卫星任务(或称计划)与应用卫星从提出到评价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引导空间科学界从科学团队、技术团队到管理团队提高认识,确保未来的空间科学任务发挥最大效益,获得最大科学产出.   相似文献   
127.
128.
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探测活动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航天技术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为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发布了我国《“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在这份中国政府首次公布的未来空间科学发展蓝图中,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实践10号返回式空间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等空间技术项目.因其将为我国空间科学的起飞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9.
从分析空间科学技术的现状(特别是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卫星全球定位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研究之间的适应性入手,阐述了空间科学技术在数字地球创造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0.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48-51
1992年,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专门为发射神舟号飞船研制成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从1992年开始研制,经适应性修改,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11.2吨,不仅可以发射各种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还可用于发射月球探测器或星际探测器。1999年11月20日,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21d、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第二天凌晨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