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93篇
航天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一种基于白谱法的电离层天气扰动指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s指数、Jr指数和J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s指数、Jr指数及Jp指数均很好地反映出电离层响应地磁暴的过程,磁暴前后Jp指数与Dst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72;Js图从二维角度很好地表征了电离层天气的扰动过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2011——2014年Jp指数与Dst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限定Jp≥2,Jp指数与对应时间Dst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7;限定Jp≥3,二者相关系数更高,达到-0.87.通过分析不同Jp指数阈值下不同等级磁暴的次数,发现Jp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磁暴下的电离层整体扰动,为指示电离层天气状态提供了可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42.
用银河宇宙线判定几个引起特大磁暴CME的运动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位于南北极尖区位置的McMurdo和Thule台站的宇宙线强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几个引起特大磁暴CME的来向.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与4个特大磁暴相关的CME基本是朝正对磁层顶的方向运动并与磁层作用的.通过对引起第23周两个特大磁暴的CME特征分析对照,发现CME的来向是影响磁暴强弱的一个因素.同样条件下,运动方向偏向地球一侧的CME引起的磁暴比正对地球的CME引起的磁暴要弱。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利用东亚地区12个低纬电离层台站的测高仪观测数据,对1978年8月27日发生的一次曲型磁暴期间电离层峰值高度和密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滑动平均区分开电离层中不同时间尺度的扰动,分析了影响中低纬度电离层暴的几种扰动形态特征,并对其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伴随磁暴急始的磁层压缩,电离层中表现出峰值密度增加和峰值高度下降;磁暴主相期间热层大气暴环流及其所引起的中性大气成分变化控制着电离层的大  相似文献   
44.
第23太阳活动周中等地磁暴行星际源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第23太阳活动周(1996--2006年)发生的183次中等强度地磁暴(-100 nT < Dst ≤ -50 nT)的行星际源,分析了中等磁暴的年分布状况以及引起中等磁暴的不同行星际结构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分布特征,同时,与强磁暴行星际源的分布状况做了对比分析,主要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共转相互作用区CIR与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在中等磁暴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且在ICME中,具有磁云结构和非磁云结构的ICME在引起中等磁暴的能力方面也基本相同,但带有鞘层结构的ICME在引起中等磁暴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2)中等磁暴在极大年(2001年)和下降年(2003年)发生次数最多,与地磁活动的双峰年对应,在极小年(1996和2006年)发生次数最少,与地磁活动低年对应,在其他年份分布较平均. (3)中等磁暴在太阳活动极大年主要由ICME引起,在上升年和下降年CIR在其中起主要作用,且下降年基本是上升年的两倍,而对于强磁暴而言,ICME始终是最重要的行星际源.   相似文献   
45.
FY—1C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及其探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FY-1C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工作原理、创新特色及在轨探测结果。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用于卫星轨道空间的带电粒子辐射监测,为卫星的在轨安全和抗辐射加固设计服务。监测器在世界上实现用1套传感器完成对高能电子、质子、α粒子至铁离子的全成分监测,使我国首次获得了870km高太阳同步轨道全空间的各种重离子分布、质子能谱分布和电子通量分布,捕捉到大量的地磁暴和太阳质子事件,获得了批重要的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46.
太阳风暴     
水客 《航天员》2010,(5):71-72
NASA资深科学家2010年8月提出警告,地球可能会在3年后遭遇强烈的太阳磁暴,到时全球将陷入大停电状态,网络电子通讯将全部无法使用。NASA这一警告异于其往常作风,可谓非常罕见。那么,太阳风暴到底会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47.
磁暴恢复相期间,大量相对论(高能)电子从磁层的外辐射带渗透到地球同步轨道区.其中> 2 MeV的高能电子能够穿透卫星表面并聚积在材料内部,导致卫星无法正常运行或完全损坏.磁暴期间的高能电子通量变化的非平稳与非线性特征十分明显.通过实验发现,经验模态分解法能够极大地降低高能电子通量非平稳性问题造成的预报影响.以2008-2009年的数据作为训练集,2010-2013年数据作为测试集.结果表明:2010-2013年的预报率约为0.84;在太阳活动较为复杂的2013年,预报率达到0.81.引入经验模态分解后预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8.
利用FAST卫星1997-2006年34个磁暴期149个轨道的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相位上行通量数量级,研究不同相位离子上行能通量与地磁活动Sym-H指数和Kp指数,以及注入的Poynting通量之间的关系,构造上行通量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磁暴主相期间,上行离子能通量可超过108 eV·cm–2·s–1·sr–1·eV...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日本Nagoya 宇宙线闪烁体望远镜30°, 49°, 64° 倾角的东、西、南、北方向探测数据的变化特点,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定性地探讨了磁暴前后宇宙线南北、东西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 研究发现, 当发 生大地磁暴时, 地面宇宙线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般在磁暴发生前10~20 h就开始出现. 当描述这种各向异性特征的各向异性指数的小波系数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 就可能有大地磁暴发生.   相似文献   
50.
1997年1月7-10日广州台站银河宇宙线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年1月7-10日的CME事件虽然只引起了中等强度的磁暴,但引起了很强的地球物理效应,这次CME事件影响了银河宇宙线的强度。本文给出了CME在行星际传播期间广州多方向闪烁望远镜观测台站的几个方向记录的银河宇宙线强度变化的特征,并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