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43篇
航天技术   91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针对异种高强材料摩擦焊接成形与控制问题,系统研究了工进速度和顶锻速度对摩擦焊接面的作用行为,发现了摩擦焊接面形变织构的变化及其影响接头性能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2.
铆接工艺参数对自封铆接干涉量产生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3D,以2117-T4材料、直径4mm的半圆头自封铆钉及2024-T3材料的铝板为研究对象,分析自封铆接的3个主要工艺参数钉孔直径、顶铁形状及压铆力对铆接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钉孔直径范围在4.01~4.02mm,采用凹槽顶铁及较大的压铆力会增加铆接干涉量,提高铆接件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53.
结构因素对离心通风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转速下,航空发动机离心通风器内腔存在强烈的湍流流动,而稳定工作后通风器内腔中漩涡呈周期性产生和淹灭。小尺寸颗粒受流体微团湍流随机脉动的影响,产生相对于平均流的随机脉动运动。为了研究通风孔偏心距和辐板顶圆半径对通风器性能的影响,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模拟通风器内颗粒的运动轨迹。并应用随机游走(DRW)模型模拟连续相湍流瞬时速度脉动对颗粒轨迹的影响,采用随机涡寿命模型确定随机追踪模型的积分时间。结果表明:辐板顶圆半径的增大有助于提高通风器的分离效率,同时也增大了腔内流通阻力;通风孔偏心距对减小通风阻力的作用明显,但降低了离心通风器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54.
不同上边界条件下的极区电离层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维自洽的极区电离层模型,研究了沿磁力线方向不同电离层-磁层耦合条件下极区电离层的响应.此模型在110-610km的电离层空间区域内,综合求解描述极区电离层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以得到电离层数值解.研究发现,上边界条件在200 km以上的高度能显著地影响电离层参量的形态.较高的O+上行速度对应较低的F层峰值和较高的电子温度.不同边界O+上行速度对应的温度高度剖面完全不同.200km以上电子温度高度剖面不但由来自磁层的热流通量所控制,同时还受到场向O+速度的影响.对利用电离层模型研究电离层内部物理过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5.
午后极光强度与太阳风-磁层耦合函数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年和1998年南极中山站多通道扫描光度计的地面观测数据和Wind卫星在弓激波上游对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参数的观测数据,对午后高纬极光强度与太阳风-磁层耦合函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午后630.0nm极光强度与太阳风-磁层耦合函数间有很好的相关,而557.7nm的相关性差一些;在考察的所有耦合函数中,午后极光受太阳风电场和能量的影响更直接;同时,行星际磁场的时钟角对午后极光也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构建了一个可以得到火星赤道面上磁场分布的模型. 模型根据卫星观测数据, 提出了火星电离层、磁层顶和磁尾电流片上都各自通有电流的假设. 由电流的连续性条件可知, 这三种背景条件下的电流之间满足一定关系, 即火星磁层顶上的总电流是电离层上的总电流与磁尾电流片上的总电流之和. 这些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太阳风磁场共同构成了火星赤道面上磁场分布. 通过计算发现, 采用这种磁场模型得到的结果与目前卫星所观测的结果以及与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7.
空间等离子体熵的不守恒可能来自于磁场位形改变和非绝热过程.熵参量PV~(5/3)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地球磁层等离子体片中的输运问题,其中,P为压力,V为单位磁通量管的体积.通过熵参量的分布和变化可以判断磁层的稳定性及揭示磁层中的动力学过程.本文利用地球磁层中熵参量的分析应用,计算了木星稳态磁层模型中磁通量管的熵参量分布.从5R_j(R_j为木星半径)到55_j,熵参量增加了4个量级,55 R)_j之后有所下降,表明所用磁层模型在55R_j之外已经不稳定.同时,假想磁场重联后的单位磁通量管的熵参量分布表明,赤道面中远磁尾的磁场重联是由尾向输运的磁力线管拉伸断裂重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8.
    
对2008-2010年覆盖中国空间的DEMETER卫星电场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共识别出328例磁层线辐射(MLR)事件。根据已有MLR事件的频谱特征,研究了中国空间的MLR事件的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对所有MLR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事件白昼的出现率高于夜晚,秋冬季的出现率高于春夏季;与地磁活动水平无明显关联,主要出现在中国中低纬度地区空间;频率间隔主要分布在55~95 Hz,频率漂移速率大都在0~0.4 Hz/s,并且频谱最高强度与地理纬度无明确关联。中国空间MLR事件的特征与中国空间所观测到的电力线谐波辐射(PLHR)事件的特征相似,与国外已发现的MLR事件的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9.
动态地球磁层时空剖分模型借鉴了广泛应用于地学大数据的地球格网模型思想,实现了面向地球磁层的动态、非规则化物理空间的多层级剖分,且剖分格网形变稳定,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地球磁层时空特性的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对剖分得到的时空格网进行编码表达,以便于计算机存储和处理,这是构建地球磁层大规模观测数据统一管理基础时空框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地球磁层特殊的时空特性,经典、单一思路的地学编码方案较难完整地反映格网间的时空关系,因此难以支持格网间的基础时空关系计算。本文融合了整数坐标编码与Morton曲线编码的基本思路,实现了对漂移壳剖分格网的高效编码方案设计,完成了动态地球磁层的时空框架构建,从而为地磁数据的高效组织和处理奠定了基础。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编码方案编码效率较高,且可以支持高效的相邻关系计算,为动态地球磁层多源、多层级、异构的大规模观测数据的组织与计算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0.
针对面齿轮传动系统存在边缘接触的问题,通过对面齿轮齿顶进行倒圆和削顶优化设计,改善面齿轮传动系统的接触 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含齿顶倒圆和削顶的面齿轮仿真分析模型,对传动系统进行准静态接触分析,研究了齿顶倒圆和削 顶对面齿轮传动系统啮合力、接触区域以及齿面最大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顶倒圆可以明显地改善面齿轮系统的边 缘接触并降低接触应力,但倒圆半径的增大会降低面齿轮的重合度,降低系统的承载能力,研究对象中面齿轮齿顶进行0.20倍模 数的倒圆较为合适。齿顶削顶可以降低面齿轮系统质量,但较大的削顶角度会恶化面齿轮接触性能,使齿轮副产生应力集中,从 而使齿轮接触应力增大,研究对象中面齿轮削顶角度为97.5°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