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3篇 |
航天技术 | 186篇 |
综合类 | 25篇 |
航天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日前,应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邀请,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及专家一行在北京航天城进行了一次有关宇航体制结构和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方面的讲座。 相似文献
292.
293.
294.
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高时间分辨率的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极光观测数据,联合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等观测,分析了极向运动极光结构(PMAFs)和喉区极光的形成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一系列PMAFs与喉区极光事件同时出现在观测视野中,其中PMAFs主要发生在日侧极隙区极光卵赤道向边界的极向一侧,沿东西方向分布,点亮后向高纬运动;喉区极光紧靠PMAF一侧发生,从极光卵赤道向边界向低纬延伸,沿南北方向分布,点亮后向高纬偏西方向运动;观测期间PMAFs发生频率高于喉区极光;当PMAFs与喉区极光同时出现时,PMAFs可以与喉区极光几乎同时出现或略晚于喉区极光出现,持续时间较喉区极光短.观测结果表明:与PMAF相对应的磁层顶重联过程和与喉区极光对应的磁层顶凹陷导致的磁重联过程在日侧磁层顶上的相邻区域分别发生,两种极光事件的形成过程相对独立,可能不存在相互触发关系. 相似文献
295.
磁粉探伤漏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旺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4,(2):20-27
本文从磁偶极子理论出发,计算无限长矩形槽人工缺陷在交直流电磁化及有限长矩形槽人工缺陷直流磁化条件下的漏磁场,并分析了漏磁场的空间分布特性及与缺陷大小、磁化场、工件磁性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6.
本文提出了运用磁场积分方程(MFIE)来分析和设计脊波导的一种统一方法。MFIE方法借助于脉冲基函数的简单数字提供了精确完全的解。本文的重点是针对应用于微波部件和系统的脊波导的设计,而不是数值算法的细节。在以前的著作中由于忽略TE11模而造成的错误的带宽估值得到了校正;并且提供了有关截止频率,带宽,衰减和波导阻抗的不同的有用设计曲线,根据同正确的闭式解以及其它已发表的结果的比较,说明所提出的理论是 相似文献
297.
298.
299.
针对外层空间物理环境模拟系统的技术要求,基于亥姆霍兹线圈的工作原理,采用一对匝数、边长、高度和厚度相同的共轴平行放置的正方形线圈构成了Helmholtz线圈,结合恒流源和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了电磁场模拟系统.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正方形Helmholtz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了线圈X轴、Y轴和线圈表面附近的电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线圈结构参数.对所设计的正方形Helmholtz线圈内部12个关键点的电磁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线圈内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均匀性能够满足环境模拟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0.
日冕中的Ⅲ型爆发源与行星际磁场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Nancay Mark Ⅲ射电日像仪1980年3月至1981年9月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观测资料作了处理,发现日冕中大多数Ⅲ型爆发源都集中在黄道面附近;分布在黄道面北面的Ⅲ型爆发多于南面,西面多于东面;92.0%的Ⅲ型爆发源分布在横纬40°以内。这些源与同期的ISEE-3飞船射电频谱仪获得的行星际磁场线相对比,发现行星际磁场的黄纬分布同Ⅲ型爆发源的分布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证实了行星际Ⅲ型爆发与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