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29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空间碎片检视或抓捕操控中的悬停控制及燃耗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C W方程,建立任务星近距随遇定点悬停控制模型,通过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分析定点悬停的可控性以及推控要求,结果表明近距悬停需要与悬停位置相关的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常值连续推力控制量,以及用于抵抗扰动的三轴向上的反馈变推力控制量。分析了近距随遇悬停的推控分系统配置,建立了长时近距随遇悬停的燃耗及燃耗速率的数学模型,最后分析了既满足安全距离需求、又满足悬停方位需求的最小悬停燃耗模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机械冲击消旋的作用机理,针对大型空间碎片的消旋问题,提出了机械冲击消旋位姿的计算方法。在空间碎片运动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基于矢量合成方法在空间碎片表面上搜寻合适的冲击位置。建立空间碎片机械冲击主动消旋的运动学模型,计算空间碎片不同位姿状态的冲击位姿,并分析冲击后的角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冲击点满足形成力偶矩的条件下,多点机械冲击可有效减小空间碎片的角动量。研究成果对于发展机械冲击主动消旋方法,提高大型空间碎片捕获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对航天器安全的威胁分为硬和软两大类,分析了对航天器产生威胁的类别,以及为保证航天器安全而需要采取的措施。介绍了研究的内容,需要建设的空间信息对抗系统和空间信息探测网。  相似文献   
14.
地球静止轨道是人类在太空仅有的一条独特轨道,是重要的空间资源。近年来,地球静止轨道使用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制定了针对地球静止轨道的保护策略。1概述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地位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强大动  相似文献   
15.
张文祥 《中国航天》1992,(12):17-19
完成了有效载荷发送任务之后的运载火箭末级是最具有威胁性的空间碎片源。在分析如何防止末级火箭在轨道上爆炸解体的技术途径后,本文重点就末级火箭贮箱中的剩余推进剂排放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文中还阐述了我国对空间碎片问题的基本立场,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将对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末级采取的控制空间碎片生成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太空探索》2004,(11):12-13
夏夜,坐在院子里或阳台上乘凉的时候,看天空中璀璨的星星闪烁,好像一只只顽皮的眼睛在眨着,真有说不尽的乐趣。特别是,偶然间会看到天空中有一道亮光掠过,只一秒钟或几秒钟后便立刻消逝,它会带给你几分惊奇。这就是流星。流星是太空中的一些天体碎片,大多是一些小石块和小铁块,它们在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游荡,人们把它们称做是太空中的“流浪者”。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7-127
据法新社2012年2月15日报道,瑞士科学家计划研制一台机器,可像吸尘器那样清理外太空中数以千计的废弃卫星和火箭零部件。目前,有16000个直径大于10cm的物体和数百万较小的颗粒,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飞行在地球周围。瑞士保险公司2011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颗截面10m。的卫星每年与直径大于1cm的空间碎片碰撞的概率为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诸如空间安全、空间碎片、轨道和频谱资源等问题的进一步凸显,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特别是航天大国之间的合作,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在中美航天合作方面,美国的航天政策和法律制度却设置了重重障碍,严重影响了中美航天合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空间碎片领域起步较晚,1989年才开始涉足此方面的研究。1995年6月,我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但鉴于资源的匮乏,当时所开展的工作仅限于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空间碎片国际联合观测、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减缓方案、空间碎片数据库与环境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