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8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348篇
航空   3017篇
航天技术   1307篇
综合类   553篇
航天   12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低量值直流电流表检定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叙述了利用XF1b型交、直流精密电表校验装置采用直流补偿法检定低量值直流电流表示值误差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改进线路。同时,按照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的要求对上述方法中所阐述的低量值直流电流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902.
介绍了干湿温度计检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依据风速对测量值进行修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3.
脉冲激光测距误差标定及不确定度分析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脉冲激光测距机的测距误差标定为背景,通过对测距误差解析表达式的推导,给出了系统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测距误差的影响,计算了信号延迟时间、探测器和激光二极管响应时间、晶振频率、大气折射率等不确定度分量。通过对某已标定激光测距机实验验证表明:该装置在500m^20 000m测距范围内,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最大值为0.67m,满足该类激光测距机测量不确定度5m(k=2)的校准测试需求。因此,利用该解析表达式可以实现对脉冲激光测距误差的有效评估,这对于脉冲激光测距测试系统、脉冲激光测距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4.
905.
906.
近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热工测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式热工测量仪表在热工测量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式热工测量仪表的应用对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作者十余年的工程经验,对热工测量控制系统中干扰的来源以及抗干扰的措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907.
微纳米尺度流动实验研究的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纳米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动特征尺度在1mm~1nm范围,处于宏观流动到分子运动的过渡区。连续介质力学与量子力学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衔接,提出了诸如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微纳米尺度研究界面处液/固/气的耦合,化学、电学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微纳米实验测量仪器融入了力、电等测量手段,要求测量空间精度达到nm量级,力的测量精度达到pN,时间分辨率达到ns。本文围绕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微纳米粒子布朗运动及微尺度涡旋测量等问题,介绍了 Micro/Nano PIV、示踪粒子流场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微纳流场观测的进展与难点。目前微纳米流动测量仍然沿着经典流体力学测量“小型化”的思路开展,而纳尺度的测量期待着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908.
中国深空网首次△DOR联合测轨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国深空网首次△DOR(Delta Differential One way Ranging,双差分单向测距)联合测轨试验的干涉测量事后数据,重点从观测量随机精度、闭合时延等方面讨论了国内深空网与国内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观测网、国内深空网与国际深空网的联合干涉处理情况,并与ESOC(European Space Operation Center,欧洲空间操作中心)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我国深空网已具备独立或联合开展深空探测器导航测轨的系统支持能力;深空站系统具备高速率数据接收、采集、记录、传输能力,采集数据处理精度优于1 ns;深空网干涉测量信号处理中心具备多体制信号的干涉处理分析能力,其分析精度与ESOC处理精度差异在0.1 ns量级.  相似文献   
909.
现有的空空导弹导引头在有噪声和干扰的环境下获得目标精确信息存在时间延迟,且新一代目标的机动能力更强,不对导弹加以补偿会造成较大脱靶量,所以需对目标状态有效预测。针对新一代目标规避空空导弹常用的大机动模式,为满足新一代空空导弹发展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导引律。从目标自身出发,研究高机动目标规避导弹采用的典型机动形式,对机动轨迹进行离线建模,构建具有扩展能力的目标机动模型库。设计自适应滤波器对测量噪声进行降噪。同时,利用模型库设计了机动辨识预测器,对目标实际机动进行在线辨识。基于在线辨识的结果对目标机动进行预测,并对时间延迟进行补偿和修正,实现对高机动目标的精确打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机动目标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