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7篇 |
免费 | 215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59篇 |
航天技术 | 124篇 |
综合类 | 89篇 |
航天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51.
将冲击冷却技术与肋化表面相结合,研究了一种具有微小W型肋的表面射流冲击冷却结构。通过稳态实验和瞬态热色液晶测试技术来探究光滑靶板和微小W型肋靶板的传热特性。测试时的冲击间距比为1.5,3和5,基于水利直径的雷诺数为15000~40000。结果表明:两种靶板的平均努塞尔数和压力损失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冲击间距比的增加而减小。当冲击间距比为1.5时,与光滑靶板相比,微小W型肋靶板的平均努塞尔数提高了5.1%~7.3%,压力损失却几乎不变。但当冲击间距比大于3时,由微小W型肋带来的强化传热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52.
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气膜绝热温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传热传质类比方法,对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气膜绝热温比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虑了双层壁夹缝高度、冲击壁、吹风比、孔排列方式、以及孔间距对局部绝热温比的影响。并且给出了根据 5种几何结构实验板的展向平均绝热温比沿流向的分布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对某一确定几何结构的多斜孔实验板,加冲击壁与否以及双层壁间夹缝高度的变化对相同吹风比下的绝热温比影响甚小,局部绝热温比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吹风比和孔阵排列方式。从绝热温比考虑,叉排长菱形排布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53.
高位垂直进气旋转盘非稳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的转静系旋转盘在非稳态情况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冷气流量系数和旋转雷诺数的变化对盘面温度和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冷气流量的改变对盘面的换热影响非常明显,盘面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相同的;旋转雷诺数增加使盘面平均努塞尔数增大,旋转雷诺数变化的方式导致盘缘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中心区域的不同. 相似文献
754.
固体界面间接触热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M—T接触导热分形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各接触点的收缩热阻,对M—T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表面分形参数、界面温度及材料物性等因素与接触热导的关系,并结合实验数据对修正型M—T接触导热模型、经典Mikie模型和Yovanovich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55.
756.
757.
本文借助于运动坐标系用显式有限元算法求解烧蚀动边界的传热问题。通过坐标变换,在变换平面内确定固定的有限元结点,物理平面内对应的结点随边界的烧蚀而运动。在线性插值函数模式下温度的时间导数在三角形单元中处处相等的假设下导出有限元方程的显式计算格式。对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端头帽在再入飞行中的烧蚀和瞬时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与用有限差分法计算的结果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758.
759.
将石英或瓷质板用电热膜技术加工成加热板。将两块加热板对称地放入饱合氟利昂-113(R-113)中形成竖直窄通道。对通道内沸腾的始沸点、流型和传热规律等基本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始沸热流随加热板通道间距减小而降低;沸腾流型与加热过程、通道间距等因素有关;存在最佳传热通道间距;最后提出小通道内始沸热流、传热规律的半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