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17篇
航天技术   110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0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结合苏联60年代制定的登月计划,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登月服从技术任务书的制定到最后人穿着试验的相对完整的研制历程。登月服的主要研制单位“星星”公司,在借鉴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思想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试验、计算和改进,最终研制出了登月航天员使用的“隼”型登月服和“鹫”型登月服,以趸飞船指令长使用的“海鹰”型航天服。在服装的壳体、关节和生保系统等关键系统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许多设计思路一直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92.
载人登月着陆器奔月窗口搜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环月轨道共面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中,着陆器(LM)奔月零窗口与轨道参数精确快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任务采用人货分离奔月模式,着陆器于载人飞船到达环月轨道前抵达环月共面交会轨道,着陆器近月点一次共面减速完成近月制动。提出一种三层快速精确奔月窗口搜索方法:第一层采用地心二体轨道理论解析计算月窗口及奔月轨道参数初值,作为正确性基本参考;第二层采用改进的双二体解析动力学模型求解月窗口内奔月轨道参数变化规律;第三层采用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和SQP_Snopt优化求解奔月零窗口及轨道参数精确解。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三层逐级奔月窗口搜索方法能快速精确求解载人登月任务中着陆器奔月窗口及精确轨道参数,也揭示了影响着陆器奔月窗口的主次因素和规律,为中国未来载人登月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面向载人登月任务需要,针对着陆器地月转移轨道及环月停泊轨道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月面着陆点约束条件设计环月交会轨道,分析环月停泊轨道受月球高阶引力场摄动的影响,并得到轨道根数漂移量关于不同停泊时长、不同远月点高度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以上述结果作为地月转移段的约束条件优化设计星历模型下地月转移轨道,并结合轨道根数漂移规律设计环月停泊段轨道及后续机动,从而实现转移-停泊-交会一体化轨道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遍历不同发射时刻,搜索地月转移轨道发射窗口。该方法能够实现长时间环月停泊的着陆器转移-停泊轨道设计且可以满足大范围窗口的搜索需求。仿真校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给定约束下有效求解星历模型下着陆器地月转移及停泊轨道,为载人登月任务的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进行了基于平面三体模型的登月飞行器轨道控制方法的研究;研究了从近地低轨道到近月低轨道的飞行轨道;给出了在地球逃逸段、惯性漂移段和月球捕获段的运动轨迹和关键点的参数。提出使用“远地点可达”概念完成了地球逃逸段发动机推力终点的选择和使用飞行器相对月心能量完成了在月球捕获段止推发动机工作初始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
基于着陆冲击动力学实现载人登月舱月面着陆缓冲装置的方案设计,并分别开展机构运动分析、振动响应分析和着陆冲击特性分析,对着陆缓冲装置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全尺寸载人登月舱月面着陆缓冲装置原理样机,并结合分析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该研究为研制大收拢比、大尺寸、大载重、低过载的载人登月舱月面着陆缓冲装置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6.
虹湾地区高分辨率成像轨控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分辨率更高的全月面图像数据,并对嫦娥三号任务预选着落区之一的虹湾地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嫦娥二号”卫星提高了CCD立体相机的分辨率,并通过降轨机动进一步降低轨道高度,在远月点高度100km和近月点高度15 km的椭圆轨道(简称试验轨道)的近月点附近对虹湾地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由于卫星能源的限制,卫星在该轨道上不能长时间停留.为了保证成像质量,要求太阳高度角必须高于15°.另外,必须有足够的测控弧段来满足测定轨道精度要求.这些约束条件都对该轨道的控制实施方案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嫦娥一号任务的工程实践经验,基于中国自身的测控资源和测控条件,对试验轨道进行了特性分析,根据成像约束条件和测定轨要求,给出了试验轨道的控制计算方案,提出了固定开机时刻和燃料最优两种计算方法解算控制参数.计算结果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卫星在试验轨道内满足安全和成像要求,确认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基于近地月之间交会对接点和火箭发射次数,将载人登月初步归纳出七种飞行模式,并从飞行模式、飞行模块质量、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详细分析各种登月飞行模式的优缺点,得出了较优的登月模式。根据我国的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提出了有限规模和大规模载人登月模式,给出了我国载人登月工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8.
庞之浩 《航天》2012,(8):36-39
2012年6月16日~29日,中国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今后中国还将发射货运飞船、天宫二号和三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建造60吨级大型空间站,并正在论证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99.
基于高斯—伪谱法的月球定点着陆轨道快速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祺擘  李海阳  沈红新 《宇航学报》2010,31(4):1012-1016
利用高斯伪谱法(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GPM),对登月飞行器定点软着陆轨道快 速 优化问题做出了研究。将控制变量和终端时间一同作为优化变量,同时离散控制变量与状态 变量,对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并针对GPM的特点,设计了从求取初值到高精度参数的软 着陆轨道优化策略。利用此方法求取了月面着陆可达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定着陆点最优轨道 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快速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0.
2009年是人类首次载人登月40N年,但40年后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尽管2009年是世界经济因金融危机而引发的最动荡时期,但经济危机对全球航天产业的冲击轻微,影响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