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31篇
航天技术   368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利用卫星和地面台站的历史数据, 研究了中低纬电离层f0F2 对强行星际磁场南向翻转的响应. 结果表明, 行星际磁场南向翻转能引起电离层扰动式响应, 响应特性与纬度、季节和翻转时刻的地方时有关. 在中纬, 发生在夏分季和夜间的翻转能造成较强的电离层负响应, 其幅度随纬度的降低而变弱, 在恢复过程中存在不规则振荡; 在低纬, 南向翻转引起的电离层响应在夏分季较强, 在冬季则较弱, 且易被淹没在电离层自身的扰动中. 分析指出电离层最大负响应与翻转后南向磁场极大值之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2.
TIEGCM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模型设计及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参数化的电离层热层理论模型TIEGCM作为背景模型,基于COSMIC掩星观测的电子密度廓线数据,应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同化模型,实现了全球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同化.同化结果表明,该同化模型能将观测资料有效同化到背景模式中,获得全球三维电离层电子密度.与背景模式相比,同化得到的电子密度相对于观测值的偏差显著下降.对于有同化和无同化参与的试验,NmF2的标准偏差分别降低约60%和20%.此外,分组同化与同时同化的结果对比显示,平均偏差改善基本一致,同时同化后的标准偏差在峰值高度以上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173.
一种基于白谱法的电离层天气扰动指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s指数、Jr指数和J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s指数、Jr指数及Jp指数均很好地反映出电离层响应地磁暴的过程,磁暴前后Jp指数与Dst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72;Js图从二维角度很好地表征了电离层天气的扰动过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2011——2014年Jp指数与Dst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限定Jp≥2,Jp指数与对应时间Dst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7;限定Jp≥3,二者相关系数更高,达到-0.87.通过分析不同Jp指数阈值下不同等级磁暴的次数,发现Jp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磁暴下的电离层整体扰动,为指示电离层天气状态提供了可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4.
中国海南VHF雷达具有快速扫描观测及对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行二维成像的能力.采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场向不规则体发展变化的一系列二维空间图像.本文对海南VHF雷达2011年10月27日夜间观测到的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进行分析,主要结果表明,本次观测到的不规则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步形成阶段,不规则体开始出现时非常微弱,发展变化很慢,主要表现为向上可扩展,持续时间约14min.在扩大增强阶段,不规则体快速向上并向两侧扩展,持续时间约14min;不规则体强度前期迅速增大,后期略有减弱,空间尺度达200km以上.在东漂离开阶段,不规则体强度进一步减弱,扩展面积达到最大,主要表现为东向漂移,持续时间近30min.这次观测首次给出了海南地区上空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其他台站的观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海南观测到的雷达羽与其他地区的雷达羽具有明显不同,海南地区的雷达羽特性及其对应的物理过程有待进一步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5.
北斗系统格网电离层延迟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北斗系统下格网电离层延迟算法原理及建模方法。利用25个参考站的模拟数据,建立了覆盖我国地区的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通过仿真给出格网点(35°N,115°E)的格网电离层垂直误差及用户穿透点(36.94°N,118.44°E)的用户电离层垂直误差在一天内的变化,结果显示一天内格网电离层垂直误差及用户电离层垂直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871m和0.877m。  相似文献   
176.
GPS测量误差主要有卫星引入的、接收机本身引入的、大气延时引入的这3个来源.其中,大气延时误差主要包括电离层延时和对流层延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电离层延时与电子含量大小有关,一般为几米,电子密度剧烈增加时,可达到几十米,对流层延时在天顶方向约为几米,在高度角较低时,可达几十米,严重影响GPS测...  相似文献   
177.
电离层峰值高度HmF2是描述电离层形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16中融入了大量电离层测高仪和无线电掩星探测数据,用以提升HmF2的预测精度.本文利用太阳活动低年(2007-2010年)气象、电离层和气候卫星联合观测系统COSMIC探测数据描述全球范围内COSMIC HmF2的三维形态变化,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8.
179.
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中,地面对航天器的跟踪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来完成。电波在穿过电离层时,其传播速度和角度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外测精度。载波相位在电离层中以相速度传播,而调制信号以群速度传播。根据群速度和相速度的关系,对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USB)测距测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出了测距的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0.
根据武昌电离层观象台接收的罗兰-C LF无线电波的传播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年和1986年冬季的低电离层中的行星波扰动及其垂直传播。结果表明:(1)两个冬季中,在75km和95km高度上,均存在明显的行星波扰动,主要成分是5-10天和10-20天周期的波动,扰动幅度随高度增长,但增长值小于理论增长值;(2)在75km高度上的扰动和95km高度上的扰动,具有十分相似的扰动形态。根据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