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39篇
航天技术   396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GPS电离层反演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基GPS数据计算了电离层单球壳模型穿刺点上的垂向总电子含量(VTEC), 根据VTEC和卫星及测站接收机的差分码间偏差DCB的不同时变特性采用了复弧法, 将VTEC作为局部变量(每30 min 一组, 可调), DCB作为一天的全局量进行解算. 在解算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VTEC的空间分布特性, 利用变异函数通过Kriging插值法建立电离层VTEC的二维格网模型, 并给出了卫星和接收机的差分码间偏差DCB. 通过与IGS结果的比较, 发现其结果可靠, 且时空分辨率和稳定性都有较大提高. 同时, 基于简化的三元样条插值基函数对电离层电子密度进行三维展开, 利用乘型代数重建技术MART算法构建了同批数据的四维层析成像结果, 获得了电离层电子密 度的四维分布. 其结果与CHAMP无线电掩星结果非常一致. 利用上面两种算法又分别对2008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数据进行处理, 简要分析了该时段该地区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汶川地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2.
火星电离层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星已经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之一, 登陆火星并在火星生存是人类探测火星的终极目标, 因此电离层是必须了解的火星电磁环境. 火星电离层探测包括直接探测和间接探测. 直接探测精度高, 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但是观测时间短, 无法提供长期稳定的探测结果. 对火星电离层的间接探测结果主要来自无线电掩星探测和顶部雷达探测. 无线电掩星探测可实现对火星电离层整个电子密度剖面的长期稳定探测, 但其空间水平分辨率较低, 且可探测的电离层太阳天顶角范围受到地球与火星轨道的限制. 顶部雷达探测对火星电离层的探测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且同样可进行长期稳定探测, 为火星电离层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支持. 通过对火星电离层探测的基本方法及典型观测结果的分析, 提出通过几种探测方法适当结合的方式, 同时对火星电离层进行观测, 能够大大推进对火星电离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3.
利用南京地区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电离层闪烁监测数据, 统计分析了该地区一年间L波段电离层幅度闪烁发生率的逐日变化、逐月变化、地方时变化和空间分布等特征. 统计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 南京地区L波段电离层幅度闪烁活动比较平静, 主要以0.14<0.2的闪烁为主, S4>0.2的闪烁很少发生.不同强度幅度闪烁表现出一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 2008年11月为最小,2009年6月、8至10月闪烁发生率都有明显的增强, 在10月达到最大, 在8月和10月的S4>0.2的闪烁主要出现于正午到日落前这段时间; 对于闪烁的空间分布, 单站一年数据统计显示, 测站北向闪烁的发生频率高于南向, 但该统计结果需要更多的数据样本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4.
利用卫星和地面台站的历史数据, 研究了中低纬电离层f0F2 对强行星际磁场南向翻转的响应. 结果表明, 行星际磁场南向翻转能引起电离层扰动式响应, 响应特性与纬度、季节和翻转时刻的地方时有关. 在中纬, 发生在夏分季和夜间的翻转能造成较强的电离层负响应, 其幅度随纬度的降低而变弱, 在恢复过程中存在不规则振荡; 在低纬, 南向翻转引起的电离层响应在夏分季较强, 在冬季则较弱, 且易被淹没在电离层自身的扰动中. 分析指出电离层最大负响应与翻转后南向磁场极大值之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5.
TIEGCM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模型设计及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参数化的电离层热层理论模型TIEGCM作为背景模型,基于COSMIC掩星观测的电子密度廓线数据,应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同化模型,实现了全球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同化.同化结果表明,该同化模型能将观测资料有效同化到背景模式中,获得全球三维电离层电子密度.与背景模式相比,同化得到的电子密度相对于观测值的偏差显著下降.对于有同化和无同化参与的试验,NmF2的标准偏差分别降低约60%和20%.此外,分组同化与同时同化的结果对比显示,平均偏差改善基本一致,同时同化后的标准偏差在峰值高度以上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196.
一种基于白谱法的电离层天气扰动指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s指数、Jr指数和J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s指数、Jr指数及Jp指数均很好地反映出电离层响应地磁暴的过程,磁暴前后Jp指数与Dst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72;Js图从二维角度很好地表征了电离层天气的扰动过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2011——2014年Jp指数与Dst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限定Jp≥2,Jp指数与对应时间Dst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7;限定Jp≥3,二者相关系数更高,达到-0.87.通过分析不同Jp指数阈值下不同等级磁暴的次数,发现Jp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磁暴下的电离层整体扰动,为指示电离层天气状态提供了可能的参数.   相似文献   
197.
中国海南VHF雷达具有快速扫描观测及对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行二维成像的能力.采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场向不规则体发展变化的一系列二维空间图像.本文对海南VHF雷达2011年10月27日夜间观测到的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进行分析,主要结果表明,本次观测到的不规则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步形成阶段,不规则体开始出现时非常微弱,发展变化很慢,主要表现为向上可扩展,持续时间约14min.在扩大增强阶段,不规则体快速向上并向两侧扩展,持续时间约14min;不规则体强度前期迅速增大,后期略有减弱,空间尺度达200km以上.在东漂离开阶段,不规则体强度进一步减弱,扩展面积达到最大,主要表现为东向漂移,持续时间近30min.这次观测首次给出了海南地区上空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其他台站的观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海南观测到的雷达羽与其他地区的雷达羽具有明显不同,海南地区的雷达羽特性及其对应的物理过程有待进一步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98.
北斗系统格网电离层延迟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北斗系统下格网电离层延迟算法原理及建模方法。利用25个参考站的模拟数据,建立了覆盖我国地区的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通过仿真给出格网点(35°N,115°E)的格网电离层垂直误差及用户穿透点(36.94°N,118.44°E)的用户电离层垂直误差在一天内的变化,结果显示一天内格网电离层垂直误差及用户电离层垂直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871m和0.877m。  相似文献   
199.
GPS测量误差主要有卫星引入的、接收机本身引入的、大气延时引入的这3个来源.其中,大气延时误差主要包括电离层延时和对流层延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电离层延时与电子含量大小有关,一般为几米,电子密度剧烈增加时,可达到几十米,对流层延时在天顶方向约为几米,在高度角较低时,可达几十米,严重影响GPS测...  相似文献   
200.
利用硬件信号模拟器可以标定电离层TEC监测仪的差分码偏差.通过对相同接收机时隔近41.5月进行的两次差分码偏差标定实验,以GPS系统为例分析了硬件标定法得到的差分码偏差随时间的长期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均值从第一次实验的16.122 ns增加至第二次实验的16.749 ns,在约41.5月的时间内增加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