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126篇
航天技术   82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再入钝锥体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段线性电流密度递归卷积时域有限差分(PLJERC-FDTD)方法计算再入钝锥体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钝锥体等离子体包覆绕流流场的RCS频率特性、极化特性及双站散射特性。计算表明,在马赫数较小(本文Ma≤10)时,马赫数变化对绕流流场后向RCS影响较小。电磁波垂直锥体母线入射时,极化方式(本文极化角0°和90°)改变对绕流流场后向RCS影响较小;绕流流场后向RCS随入射波频率变化曲线可用两条直线来逼近;随入射波频率增大,绕流流场后向RCS振荡上增。前向散射是全方位散射中RCS取得最大值的方向;入射角大于钝锥半锥角时,除前向RCS外,以锥体母线为基准的镜面反射方向RCS比其它散射方向RCS大。  相似文献   
252.
非手性与手性介质界面对电磁波的反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电磁波在手性材料中的传播特性等,着重论述了电磁波在非手性介质和手性介质界面处的反射特性对手性参数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手性材料不仅可作为一种新型吸波材料,而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53.
黄涛  赵明桂 《航空学报》1995,16(1):99-104
发动机进气道是飞行器的一个强散射源。本文采用射线跟踪法研究了任意截面形状,不同管道的电磁散射特性。用这种方法计算了一个角反射器雷达截面和一个实际使用的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4.
采用三维针刺的碳纤维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密度的C/C复合材料,然后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方法进行后续致密化处理,得到高致密度的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刹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机理.在纤维束内部每根C纤维单丝之间由化学气相渗透的碳充填形成致密的C/C区域,而在纤维束之间则主要由反应熔体浸渗法生成的SiC、残留Si和C组成.C/SiC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系数变化规律呈典型的马鞍状.平均摩擦系数为0.34,摩擦性能稳定,磨损率低(1.9 μm/次·面);摩擦性能几乎不受湿度的影响,湿态衰减仅为2.9%.在摩擦磨损过程中,C/SiC复合材料的表面能够形成连续稳定的摩擦面,磨损表现为典型的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255.
为给电荷衰减时间测试仪器提供溯源,研制了一套电荷衰减试验仪检定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双指数形标准衰减电压源、标准脉冲分压器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采用虚拟仪器软件Lab Windows/CVI编制,该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66%.  相似文献   
256.
王宣银  李强  程佳 《航空学报》2009,30(4):719-725
 为了抑制轨迹跟踪过程中各自由度运动之间的相互干扰,将平台跟踪的轨迹进行泰勒级数展开,提出基于工作空间含有各向自由度运动自身跟踪偏差和各自由度运动之间耦合干扰偏差的综合轨迹跟踪偏差量的表达式。根据工作空间综合偏差量反馈,利用反步法设计鲁棒控制器,使各向自由度运动自身跟踪偏差与之间的耦合偏差同时稳定地趋于零,以限制跟踪过程中各自由度运动之间耦合干扰。同时,考虑到实际平台惯性参数不确定性,推导得出惯性参数自适应律,以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利用AMESim与MATLAB进行联合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例 积分 微分(PID)控制器相比,该方法在保证各自由度运动自身跟踪偏差稳定收敛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各自由度运动之间的耦合干扰偏差,更有效地提高了平台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57.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直径D300mm×3420mm圆管内的旋转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重点测量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的分布以及湍流强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圆管内的旋转流是Rankine涡结构形态,旋转流强度沿轴向存在着明显的衰减特性,且最大切向速度的径向位置沿轴向逐渐向内移动,即由上游的刚性涡逐渐向下游的准自由涡和刚性涡组合过渡;轴向速度的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均匀性,在r=0.5R区域存在一个轴向速度的低速区,甚至出现上行,但在轴向位置z〉10R后轴向速度全部向下,并向均匀分布发展;圆管内的切向湍流强度比轴向湍流强度大一倍,两者的湍流强度在准自由涡区径向分布比较平均,中心刚性涡区域的湍流强度比较高,而且随轴向位置的变化衰减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8.
介绍了光学辐射温度计和激光衰减法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尾流温度和粒子参数的基本原理.利用所建立的实验系统测量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时的温度和粒子参数.实验表明,测量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59.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高温气体中传输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头身部形成的等离子体鞘套对通信的影响,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粉末激波管上开展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高温气体中传输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中获得了等离子体气体中的电磁波透射率、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实验结果表明:X波段和Ka波段电磁波在高激波马赫数Mas=16.1、1区气体压力P1=1200Pa的激波管实验状态下产生的厚度80mm等离子体高温气体中能量衰减大于30dB,难以传输;X和Ka波段电磁波在激波马赫数Mas=15.9、1区气体压力P1=80Pa的激波管实验状态下产生的厚度80mm等离子体高温气体中能量衰减大于30dB,难以传输;X波段和Ka波段电磁波在激波马赫数Mas=10.1、1区气体压力P1=80Pa的激波管实验状态下产生的高温等离子气体中平均传输损耗较小,可以进行有效传输;Ka波段电磁波在激波马赫数Mas=8.9、1区气体压力P1=1200Pa的激波管实验状态下产生的厚度80mm等离子体气体中平均传输损耗小于1dB,可以进行有效传输。实验得到的等离子体高温气体中的电磁波透射率、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0.
美国《2005-2030无人机系统线路图》将无人机的能力需求分为战场态势感知、指挥控制、集中后勤、部队应用和部队防护5个领域,并认为侦察是无人机最重要的任务,即使作战无人机也是如此。携带有效载荷是使用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