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7篇 |
免费 | 1070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133篇 |
航天技术 | 1396篇 |
综合类 | 599篇 |
航天 | 11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96篇 |
2019年 | 179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201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243篇 |
2006年 | 203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72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37篇 |
1992年 | 162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107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采用光学傅立叶函数分析法,论述了面外云纹法和相位法曲面三维测量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了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在曲面全场、无接触三维测量过程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63.
叶片气膜孔的几何参数对其冷却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对加工的气膜孔几何参数进行检测。基于光场成像原理,初步探索了单光场相机快照式三维测量技术在气膜孔检测上的应用。与其他光学测量技术相比,该技术仅通过一次拍摄,即可快速从捕获的单张原始光场图像中计算得到气膜孔的三维点云数据,其数据采集效率很高。实验中对一组标准量块进行了测量,展示了单光场相机应用于工业级精密测量的潜力。对实际叶片上气膜孔几何参数的检测结果初步表明了该技术应用于气膜孔三维测量的可能性。由于单光场相机成像系统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便于与其他传感器设备集成,可为气膜孔三维测量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4.
文章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可以预测被天线接收的金属接触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幅值的仿真方法。把辐射场中的金属接触界面设置为非线性电流源离散端口,以该非线性电流源作为激励源通过CST场仿真能够获取天线接收端口的PIM响应。通过少量PIM测试结果可以仿真提取待测样(device under test, DUT)的非线性参数,进而仿真预测DUT在辐射场中任意位置的PIM响应。针对铝合金金属接触DUT,首先采用方同轴缝隙天线测试辐射场中某一位置的三阶PIM(third-order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3)幅值,其次基于场仿真提取了非线性电流源的三阶非线性参数,最后利用确定的非线性电流源仿真预测辐射中不同位置处的PIM3响应,仿真评估和实验测试结果一致。文章为辐射场复杂场景中金属接触PIM的评估及其非线性参数的提取提供了一种可靠且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65.
任意波发生器静态特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任意波发生器的主要静态特性指标、校准方法及实现过程。通过一组实验.获得了实际校准结果,并对校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所述方法涉及的静态特性内容比较全面。具有足够的测量准确度、分辨力和稳定性。可用于任意波发生器的静态指标评价和计量。 相似文献
66.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相对基准偏差在轨标校方法研究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7,43(6):1-7
摘要: 对航天器星敏感间姿态测量基准偏差在轨标校及性能评估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包含敏感器安装误差与测量误差的星敏感器模型,针对两种不同形式的安装误差模型,推导出相应的观测方程,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设计相对基准偏差估计器,并比较分析两种估计器实际应用特点.然后针对在轨实际应用,给出一种基于敏感器光轴夹角的标校性能评估方法,通过数学仿真验证星敏感器相对基准偏差的标校的有效性,并基于在轨数据的标校应用获取相对基准偏差在轨特性. 相似文献
67.
静电放电已经逐渐成为导致各类电子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通常采用实物测试方式检验产品抗静电能力,但该方式耗费资金过大、可重复性差同时易损伤受试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基于三维场路协同方法的静电损伤仿真测试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平台以电脑仿真技术(CST)软件为基础,通过构建静电放电枪模块,结合受试设备模块和仿真参数设置模块,以时域有限积分法求解器进行仿真,并利用数据输出和处理模块得出结果。利用建立好的仿真测试平台对一台数据传输设备进行8 kV接触放电,观察其表面电流和磁场分布,并对其造成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静电损伤仿真测试平台,实现了静电放电测试的可重复以及无损伤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