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航空   9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卫星应用》2007,15(3):16-24
认识地球系统——天气、气候、海洋、大气、水、陆地、地球动力学、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以及自然和人为灾害,对于增进人类健康、安全和福祉,使人类免受贫困困扰,保护全球环境,减少灾害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地球系统进行观测,是增进这种认识的迫切而不可或缺的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军队生态营区的建设是军队的崭新课题。本文根据《军队生态营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所提出的指标系统,设计了两种生态营区综合评价方法。第一种得出生态营区的评价等级,第二种可以计算具体的分值。对军队生态营区的创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康旻 《飞碟探索》2012,(10):27-27
包括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科学家在内的21名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利用科学理论、玩具生态系统模型和古生物学证据,他们认为地球的生态系统正急速接近一个即将发生且不可逆转的崩溃。  相似文献   
24.
水客 《航天员》2010,(6):62-63
从1998年11月20日,"曙光"号功能货舱上天入轨,国际空间站诞生至今,迎来了它的12岁生日,同时航天员入驻这座太空宫殿也已9年多。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太空宫殿,它所消耗的大量资源不可能全由地球"援助",借由人类的智慧,国际空间站拥有了自己的"绿色环保生态系统"。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其中的水和空气的再生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水的再生和处理、氧气生成以及二氧化碳的清除等。  相似文献   
25.
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较高的生态价值与环境净化,蓄水防洪等特点和功能。尚存在植被开发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人口激增,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利用湿地滞洪蓄水,改善环境,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6.
把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农业产业安全研究上,借鉴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构建了农业产业安全的生态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相对隶属度与专家评判标准赋值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量化,利用熵权修正层次分析(AHP)方法得到各指标权重,从生态角度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估,得出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基本安全,但是也没有远离不安全的结论。提升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逐渐增加农业投入,重点向农业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方面倾斜。(2)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兴办各种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培训班。(3)做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集中度,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大力宣传和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较为关注,企业间的竞争也从单个企业之间演变成生态系统之间。文章通过剖析界定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织模式,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回顾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几种治理机制,以降低系统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拓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28.
光谱仪主体的机热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光谱特性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卫星地面物质反演精度。为了适应空间复杂的热流环境,实现在轨高稳定性定量化探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主要载荷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在光学、结构、热控等方面均开展了稳定性设计,文章基于超光谱探测仪的性能指标,针对全寿命周期在轨热流环境进行了光、机、热集成仿真分析,揭示了光谱仪性能的在轨表现,证明稳定性设计能够满足在轨定量化使用要求。光谱仪地面试验结果验证了主体机热设计能够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29.
一般人只知道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不知道这部著作还蕴含着许多重要的现代生物学思想。例如,虽然还要过许多年"生态学"一词才由德国生物学家海格尔发明,但是在《物种起源》的第三章,为了说明"自然等级相去甚远的植物和动物  相似文献   
30.
在分析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内涵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指出维持较高的系统产出是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特征,动态波动性是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典型特性;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和人工投入、产量形成过程和经济社会过程4类共19项指标;利用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以东莞市农田生态系统为例,从时间尺度上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莞农田生态系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反映了评价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