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61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针对机载电子设备的高热流密度和关键器件的高功耗,采用相变传热的微热管散热技术,在保持原受限空间和模块安装方式的前提下,研制出不同结构形式的热管散热模组。其结果证明,在满足机载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下,热管散热模组能有效解决高功耗器件的散热问题,实现电子模块的控温和均温,突破了机载电子设备结构热设计的瓶颈。本文结合实例从微热管结构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热管散热模组研制、数值模拟等方面介绍热管散热模组在机载电子设备热设计中的应用,为微热管散热技术在机载电子产品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2.
空客A320系列飞机机翼引气渗漏探测线故障为多发性故障。针对探测线长、分段多、不易接近等情况,本文给出了新的检测排故方案,通过检查探测线的阻抗,快速定位故障探测线,从而节省排故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向环路热管内充装定量氮气来模拟实际不凝气体的生成,考察了不同不凝气体含量、热载荷和热沉温度条件下,环路热管工作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凝气体对工作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取决于热载荷和热沉温度,可导致稳态工作温度升高2~10℃;在小于60W的热载荷区间或者-5℃的热沉温度条件下,不凝气体导致的不利影响更加显著;改变控温性能,产生一个故障热载荷区间;启动时间、启动温度、启动温升增大;引发温度波动现象和系统运行失效.基于特征点温度的变化特性,分析并讨论了不凝气体影响环路热管工作性能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6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电离层TEC监测中应用最普遍的手段. 目前方法通常是在传统导航用途的GNSS接收机输出的原始观测量基础上,经过数据后处理得到电离层TEC信息,其GNSS信号的跟踪处理算法依然采用GNSS导航接收机的算法. 针对GNSS系统用于电离层TEC监测的特殊性,提出一种称为GNSS双频信号和差联合跟踪的新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直接跟踪电离层TEC的变化,可以提高电离层TEC跟踪的灵敏度和TEC的观测精度,改善电离层TEC监测性能.   相似文献   
165.
文章针对月球探测器设备月昼高效传热和月夜阻断传热需求,设计了一种以八氟环丁烷为工质的开关式高冰点槽道热管,对其常温下传热性能及启动特性开展了地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管工作温度35~55℃范围内的最大传热量大于40 W;工作在35~55℃温度范围、传热量为25 W时,蒸发段测点与冷凝段测点温差小于5℃;在相同传热量情况下,工作温度越高,传热温差越小;管体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0°、30°两种情况下,热管均能在90 s内正常启动。该热管已在"嫦娥四号"探测器中得到成功应用。探测器地面热平衡试验和在轨数据表明,高冰点热管在月昼高温工况传热效果良好,月夜低温工况热管工质冻结、可以实现设备保温,确保了探测器相关设备在轨的高性能工作。  相似文献   
166.
相位差变化率方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基于α β滤波器原理设计的相位差滤波环路 ,力图解决该定位法走向实用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解模糊后的相位差数据的平滑和对应变化率数据的获取。仿真结果表明 ,文中所设计的滤波环路其输出的相位差及对应变化率数据的精度比较高 ,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能够达到指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7.
槽道热管是航天器较为常用的一种热控产品,其中截面特征尺寸小于5mm的微型槽道热管主要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CCD器件的散热,在设计、加工等环节均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文章设计了一种5mm×4mm矩形截面、内部槽道为梯形的微型热管,对热管传热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了较为理想的槽道几何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微型热管的极限传热能力为4.77W·m,极限负载下的轴向温度均匀性优于±0.5℃。  相似文献   
168.
碳纳米管悬浮液强化重力型平板热管性能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带有微槽道强化传热面的小型重力型平板热管蒸发器为研究对象,以水-多壁碳纳米管(CNT)组成的纳米悬浮液为工质,在不同运行压力和不同悬浮液质量浓度下对热管蒸发器的沸腾换热特性以及临界热通量(CHF)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证明:以水-多壁碳纳米管组成的纳米悬浮液可以明显地强化重力型平板热管蒸发器的换热特性.沸腾换热系数强化率和CHF强化率随压力降低而大幅度增加.悬浮液质量浓度对沸腾换热系数和CHF也有重要影响,在低质量浓度时,沸腾换热系数和CHF随质量浓度增加而缓慢增加.但是在质量浓度超过2.0%时,质量浓度的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9.
纳米流体在圆管型丝网热管换热强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舒涛  刘振华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795-1799
对纳米流体强化水平放置的丝网热管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质为水基CuO纳米流体,颗粒平均粒径50 nm,质量分数为0.5%~2.0%.实验在定压下进行,压力为7.45~19.97 kPa.结果显示,纳米流体替代去离子水后,热管换热性能大幅度提高.蒸发段换热系数提高了170%~410%.运行压力对热管换热特性有明显影响.压力越小,热管换热的强化越显著.热管换热特性随纳米流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到达一定值后开始随之下降,最佳质量分数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70.
微小型振荡热管的流动可视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高速电荷耦合器件(CCD)对管内径分别为2.5,2,1,0.5 mm的振荡热管进行了可视化研究,记录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热管内工质准静止和大幅振荡随时间交替变化的情况以及管内工质的流型变化情况.实验中观察到了泡状流、塞状流、半环状流、波环状流和环状流等.结果表明管径对管内的流型变化具有明显的作用.随着管径的减小,汽塞在加热段的形成主要由微/小气泡间的聚合发展演变成以单个气泡的膨胀长大为主.另外,管径的减小还使加热段周围容易生成长汽柱,而冷凝段内的汽塞则易于发生变形和断裂.对微细管径的热管来说,毛细波环状流是其重要特征,在冷凝段容易发生毛细波环状流向毛细塞状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