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2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随着现代武器系统的日趋高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时间频率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国防原子时系统的运行研究,将对我国独立自主的时间标准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国防原子时测试系统的组成,并介绍了系统中比对测试软件、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以及相关数据库的搭建。  相似文献   
53.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空间环境天/地基监测设施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空间环境天基监测已具备一定规模,覆盖主要的轨道类型,探测要素基本齐全,正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计划、空间先进太阳观测台(ASO-S)计划,以及规划中的日地拉格朗日L1点监测,将促...  相似文献   
54.
固定辐射源的干涉测向技术日益成熟,利用单台测量设备测向数据实现辐射源的定位应用比较广泛,其方法主要分为单点法和移动法,根据某电磁环境监测任务总体设计中的模拟仿真计算,分析了两种定位方法对任务设计中定位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任务中体制选择原则,给出了类似系统的通用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5.
以单片机MSP430F149为控制核心,辅以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无线收发模块和LCD液晶显示器等,实现了对环境温度和光信息的测量。该系统由一个监测终端和2个探测节点组成,均含有一套无线收发电路实现传输数据功能,监测终端实时显示当前能够通信的探测节点编号及探测到的环境温度和光照信息。经实验测试,该系统功耗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6.
刘斐 《国际太空》2013,(5):22-23
2013年4月26日,高分-1卫星在长征-2D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飞天,并在预定轨道稳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的天基系统建设之战正式打响。至此,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57.
紫晓 《太空探索》2005,(7):10-1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简称环境一号星座)是中国首个以灾害和环境监测为主要用途的卫星监测体系。该项目已被纳入中国“十五”期间的民用航天发展规划,是发展气象、资源、海洋与灾害、科学技术实验与技术试验五大卫星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民用航天特别是对地观测卫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8.
以单片机MSP430F149为控制核心,辅以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无线收发模块和LCD液晶显示器等,实现了对环境温度和光信息的测量。该系统由一个监测终端和2个探测节点组成,均含有一套无线收发电路实现传输数据功能,监测终端实时显示当前能够通信的探测节点编号及探测到的环境温度和光照信息。经实验测试,该系统功耗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9.
4月初的泰国南部洪灾危及10个府所辖的100多个地区,部分地区洪水超过两米深,受灾民众约200万人。泰国军方紧急疏散灾情严重地区的民众,而每天实时监测洪灾的卫星遥感图像为泰国有关方面及时了解灾情、确定救灾方案提供了很大帮助。这些图像是由中国环境监测A星过境泰国时拍摄,经泰国接收站接收、处理、解译、分析得到的。由中国航天科  相似文献   
60.
对舰载导弹固体助推器使用环境监测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的监测系统总体方案。对监测系统硬件进行了选择,给出了部分电路连接图和监测系统软件设计。对监测系统样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固体助推器使用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