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1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703篇
航空   2353篇
航天技术   444篇
综合类   326篇
航天   120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某直升机齿轮传动系统的瞬态热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传动系统瞬态温度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失去润滑条件下传动系统功率损失及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失去润滑后传动系统热状态参数的时变特征。在稳态热分析的基础上,求解了某直升机齿轮传动系统的瞬态温度场,为该传动系统生存能力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2.
栾芸  贺菲  王建华 《航空学报》2021,42(2):623937-623937
尖锐鼻锥冷却方案是可复用式航天飞行器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传统发散冷却虽然可以有效降低鼻锥结构温度,但是由于驻点外极高的热流、压力,会出现驻点冷却效果差的问题。迎风凹腔结构是一种针对鼻锥驻点区域的减阻防热方案,尖锐唇口的分流作用可以使附近压力、热流降低。因此,提出一种新型冷却结构——凹腔-发散组合冷却,利用迎风凹腔结构对驻点的强化冷却解决发散冷却中驻点难以冷却的问题。以楔形鼻锥为物理模型,对发散冷却、迎风凹腔结构和凹腔-发散冷却3种冷却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和无冷却的纯鼻锥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发散冷却相比,使用凹腔-发散组合冷却可以使结构温度峰值下降16.8%;与没有冷却的纯鼻锥模型相比,鼻锥头部圆弧段表面平均温度降幅可达64%,证实了这种新型冷却结构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33.
大面积表面温度测量技术在风洞测温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更高表面温度的测量需求,亟待开展新型测温技术及温度传感材料的研发。基于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进行温度测量是一种新型测温技术。本文合成了一种温敏发光材料(YAG:Dy),研究了50~1 000℃范围内稀土Dy3+离子的一对热耦合能级(4F9/26H15/2,4I15/26H15/2)的跃迁发光强度比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基于该材料,本文开展了荧光强度比测温与红外测温仪测温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测量结果有很高的吻合度,证明该温敏发光材料(YAG:Dy)可用于50~1 0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834.
文章深入分析高超飞行器与临近空间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激波加热及粒子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并利用磁热屏蔽效应在高超飞行器模拟器与高速定向流间建立磁化等离子体鞘层,大幅降低中性激波气体向飞行器的能流传递,从而为高超飞行器提供有效的热防护作用。通过两次比对实验验证了磁热屏蔽效应的有效性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为今后研制高韧性、超轻质、可重复使用热防护复合材料提供了实验数据,奠定了技术基础。实验中利用层流等离子体源作为高能流密度热源是热防护实验装备上的创新,层流等离子体源能流截面大、能流密度高,可以针对高超飞行器表面热效应进行全尺寸的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835.
本文首先介绍了飞行器舱段结构可控辐射热环境虚拟试验技术,其中包含了地面辐射加热器的辐射传热分析模型、虚拟试验中热载荷PID反馈控制方法.然后针对典型舱段结构开展相应的可控辐射热环境虚拟试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与地面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在虚拟试验热载荷PID控制作用下,热载荷控制曲线结果与地面实物试验控制结果十分符合,最大相...  相似文献   
836.
7075Al/SiCp复合材料热压缩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圆柱试样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7075Al/SiCp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变形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01-1s^-1。结果表明:7075Al/SiCp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大小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强烈影响,流变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出现一峰值后逐渐下降;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形式来描述7075Al/SiCp复合材料高温压缩变形流变应力,其变形激活能Q为279.659KJ/mol。  相似文献   
837.
唐超  王丹 《飞机设计》2019,39(3):6-12
文中针对高超声速飞机静气动弹性问题的特点,发展了一种兼顾计算精度和效率的气动力计算方法针对高超声速条件下气动力、热,结构三者结合的机理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高超声速条件下,气动力/热/结构多物理场耦合的静气动弹性分析单向耦合方法和双向耦合方法的计算求解框架。利用该分析方法,针对全机模型进行了典型工况的静气动弹性特性的分析求解,并完成相应气动导数,焦点位移和舵面效率的计算,通过弹性结果与刚性结果进行对比,初步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38.
以涡轮叶片超级冷却技术为研究背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离心力场下装有多孔介质的封闭腔体中的热驱动换热现象。计算结果表明,在封闭腔体中加入大孔隙率多孔介质后确实能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采用的固体介质的导热性越好,封闭腔体中流体的热驱动能力越强,换热效果越好。而且采用导热性比较好的固体介质时,在大孔隙率范围内,随着孔隙率的减少,封闭腔体中流体的热驱动能力和换热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839.
热声耦合振荡燃烧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张昊  朱民 《推进技术》2010,31(6):730-744
热声耦合振荡是在推进系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危害系统工作及安全的现象。它是由非稳定燃烧放热和压力脉动互相耦合产生的系统振荡过程。通过对天然气预混燃烧过程中的热声耦合振荡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当量比、热负荷和进出口边界条件下天然气燃烧的动态过程,分析其稳定范围及振荡模态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振荡频率随着当量比的减小有所增加,但是没有发生模态变化。在常压条件、接近贫燃熄火极限时,热声耦合振荡现象消失,压力脉动频率跃升至500 Hz或1000 Hz附近的高频。燃烧室出口越接近阻塞条件,燃烧过程的稳定范围越小。同时入口边界位置越接近燃烧段,压力脉动频率越高。热功率变化也会对脉动频率和声压级数值产生影响。另外还采用线性扰动分析方法对天然气燃烧动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旋流预混燃烧的热声耦合振荡模态。  相似文献   
840.
刘圆圆  郭慧  刘韬  徐春晓  宋寒  李文静  杨洁颖  赵英民 《航空学报》2019,40(5):422654-422654
酚醛树脂基纳米多孔材料(Phenolic Resin-based Nanoporous Materials,PNM)是满足新一代航天飞行器轻质、高效隔热需求的新型热防护材料,传统制备方法中需使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本研究通过两步法,即先合成线性酚醛树脂,再进行溶胶-凝胶的方法,实现了常压干燥PNM的制备。系统研究了固化剂含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材料结构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分析了影响材料收缩率和热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PNM的微观纳米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材料干燥后的收缩率,制备大颗粒、大孔径的微观结构更有利于降低材料的收缩率。而PNM的热稳定性主要受交联反应过程形成的化学结构的影响,通过优化固化剂的含量可提高PNM的热稳定性。当固化剂含量为10%,固化温度提高至150℃,固化时间延长至48 h的条件下,获得的PNM有最高的热稳定性(900℃下的残碳率为54.2%)、最发达的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64.0 m2/g、孔容为2.67 cm3/g、平均孔径为40.0 nm)和最小的收缩率(0%)。此PNM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在未来航天飞行器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