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4篇 |
免费 | 1227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59篇 |
航天技术 | 466篇 |
综合类 | 303篇 |
航天 | 130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11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180篇 |
2012年 | 221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89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5,(6):45-48
动力涡轮盘作为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承受着复杂的热载荷及机械载荷,在局部区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各种失效故障。为保证其正常可靠工作,在盘体设计时首先要满足静强度要求。基于有限元法计算涡轮盘组件在最大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分析了热载荷、机械载荷及螺栓预紧力对轮盘应力的影响,为涡轮盘组件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2.
603.
文章就一种空间可展开平板天线支撑桁架结构的热膨胀系数设计,针对传统靠经验试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热膨胀系数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计算各杆件轴的热膨胀系数对热变形的影响(即计算热变形对杆件轴向热膨胀系数的敏度),根据敏度绝对值的大小对杆件进行分组;其次,在给定最大热变形约束下,将敏感杆件组的热膨胀系数设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计算杆件热膨胀系数极值,从而确定其所能允许的可行范围;最后对计算所得的热膨胀系数范围进行了校验和参数分配,经计算,在此范围内取值符合最大变形约束要求。 相似文献
604.
605.
介绍了激光热波技术用于测量薄膜材料和纤维材料热扩散率的测试系统,测试温度范围为20-500℃。讨论了测量中的各种试验条件、基本公式和误差分析。在理论上此系统可以应用于任何厚度样品面向热扩散率的测量。 相似文献
606.
聚酰亚胺胶粘剂的粘接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摩尔的酮酐(BTDA)和醚胺(ODA)在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合成了线形缩聚型聚酰胺酸(PAA),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GA对其热关环亚胺化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热分解温度可达600 ℃,所成薄膜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采用纳迪克酸酐(NA)为封端剂,通过调整NA/BTDA/ODA的比例,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PAA预聚体,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热关环亚胺化后进行差热分析,表明其端基交联固化温度为350 ℃左右,且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峰温向高温方向移动。TGA表明,热固性聚酰亚胺(PI)交联固化后的热分解温度为483 ℃左右。采用上述线形缩聚型PAA与热固性PI共混,将固化后线形缩聚型PI的韧性与热固性PI高温性能结合起来,直接用做耐高温胶粘剂,可以获得较高的室温和高温剪切强度,并具有良好的高温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607.
以多渠道、多机制交叉耦合为热防护结构特点的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必须采用气动力/热与结构多场耦合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国外已建立较完善的耦合分析系统并用于飞行器研制,国内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也已自主研发了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平台(FL-CAPTER)。为验证多场耦合计算平台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设计并开展气动力/热与结构耦合的地面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气动力/热与结构多场耦合试验设计需求,以现有材料和设备能力为依托,开展了试验风洞选取、模型尺寸估算、模型材料选择、模型气动设计与模型结构设计工作。初步研究表明,模型支撑结构附近迎风面局部高温热膨胀将有利于模型前体结构产生可观的整体变形量。本文以此设计了带压缩拐角的二级压缩面结构模型,通过短时间不锈钢模型验证试验和计算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模型设计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高温合金模型的试验结果。为下一步开展高温合金长时间风洞试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08.
609.
610.
许贵芝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8,44(2):48-51
针对铸造热强镍基合金有限可焊性的问题,介绍了俄罗斯学者经多方试验研究找出了改善其可焊性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了它们在航空发动机零组件制造上的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