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237篇
航天技术   678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7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杨彬  唐生勇  李爽  夏陈超 《宇航学报》2018,39(11):1197-1208
针对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结合我国现有技术基础,提出我国载人火星探测方案,重点研究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推进系统的设计。首先,综合考虑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约束,采用Pork-Chop图设计了适用于不同任务场景的转移轨迹;然后,参考我国空间站技术,基于核热推进系统设计了我国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飞船;最后,对核热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台数和推力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适用于不同任务场景的最优推进系统组合方案。本文所研究内容为我国未来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火星地表崎岖、环境复杂,火星无人机由于其具有高机动性和灵活性,为火星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是未来深空探测的重要范式。本文对比了火星与地球相关地表环境参数的差异,分析了火星无人机需要克服的困难和主要用途,阐明了火星无人机实验台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研发火星无人机实验台的技术特点与功能优劣,总结了实验台需要具备的模拟火星环境和测量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火星无人机实验台设想,给出了总体设计思想和思路,并对火星无人机气动力学实验平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离子电推进系统由于组成复杂,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大增加,通过系统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故障诊断研究,对于识别故障原因及保障离子推力器系统正常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离子电推进系统各子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实现了离子推力器系统仿真模型,基于LIPS-300离子推力器数据,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模型输出结果与相关文献中已有的结果一致。采用该系统仿真模型结合故障因子,对故障状态的离子推力器系统进行了仿真,利用得到的故障数据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离子推力器故障诊断系统。利用仿真模型额外生成另一组已知对应故障模式的故障状态运行数据,并利用该组数据对故障诊断系统进行了诊断能力测试,系统诊断结果与其已知对应故障模式相比,正确率为93.8%。  相似文献   
994.
射频离子推力器由于高比冲、长寿命、高效率等优点在电推进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缩减推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降低成本,一些新型射频离子推力器相继出现,其中无中和器射频离子推力器备受关注.对传统射频离子推力器的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射频离子推进技术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概述了无中和器射频离子推力器的原理及研究进展,给出了射频离子推力器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李锦  耿湘人  陈坚强  江定武  李红喆 《航空学报》2020,41(7):123240-123240
为解决化学反应模型高温数据缺乏的难题,探索DSMC方法量子动理学(QK)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将该模型进一步应用于火星探测器稀薄气动特性的数值预测。通过计算探路者号在85 km、95 km和110 km高度的稀薄绕流,评估了QK模型的性能和稀薄气体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QK模型不依赖宏观的化学反应速率系数,适用于火星再入流动计算。化学反应及其模型对气动力的影响很小,但对气动热特性的影响不容忽略,考虑化学反应后的驻点热流可以下降约12%~14%。  相似文献   
996.
空间原子钟包括磁选态原子钟、脉冲光抽运原子钟、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钟、离子阱原子钟和冷原子钟。文章介绍了这5类空间原子钟的发展情况,其中:磁选态原子钟是当前卫星导航系统广泛采用的空间原子钟;脉冲光抽运原子钟已经在美国GPS-3卫星上应用;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钟是脉冲光抽运原子钟的一种特例,其优势在于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离子阱原子钟具有很高的精度,目前其天稳定度已经达到10~(-17);冷原子钟基于近绝对零度下原子的物理特性和量子光学测量技术,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分析了空间原子钟的发展趋势,如激光冷却、量子频率光学测量与环境控制,将成为空间原子钟发展的支撑性关键技术。针对我国空间原子钟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挖掘现有原子钟潜力、瞄准原子钟前沿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充有一定比例的铷原子和缓冲气体的射频无极灯可用于星载铷钟的量子态制备和态检测。因此,射频铷灯中不同成分物质的光谱特性将会直接影响量子态的泵浦效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实验仪器搭建,可以自由改变射频激励功率和铷灯工作温度的谱灯发光实验平台,并首次利用升压匹配技术实现不同射频激励频率下的射频功率匹配。利用该实验平台可以便捷地研究灯泡工作温度、射频激励功率、射频激励频率等参数对铷灯发光强度的影响。[JP2]实验表明,随着射频灯泡工作温度的上升,铷原子的780nm和795nm谱线强度先上升后下降,而780nm和795nm谱线强度之比I780/I795先下降后上升。因此,稀有气体发光强度在窄温度区间内快速下降。射频功率对于射频铷灯内不同成分发光谱线强度的影响与温度类似,而射频激励频率对铷原子和稀有气体发光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综合文献及作者实践,介绍了离子液体静电喷雾推力器(ILET)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从ILET工作过程数值分析研究、结构研究、性能测试及束流诊断三方面总结了离子液体静电喷雾推力器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和评述了数值模拟技术、高精度制造与装配、微功率高压电源、推力器性能测试等推力器研制过程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困难。最后针对离子液体静电喷雾推力器技术和未来应用,给出了相关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需要,结合环绕器质量特性和推进系统布局构型,分析了喷气卸载对整器角动量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飞轮卸载前后三轴转速变化规律,计算整器角动量变化情况,并解算出每次喷气时产生的冲量及推力方向偏差;通过同组推力器作用时对各轴的扰动,解算整器质心坐标。利用在轨数据分析了天问一号探测器巡航段6次使用不同推力器的喷气卸载情况,解算的推力器方向偏差、质心坐标和地面设计值进行比对,实测推力方向偏差不超过0.6°,质心绝对偏差小于18mm,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可作为后续轨控任务的点火方向制定、燃料预算的输入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孙明明  耿海  王亮  郑艺 《宇航学报》2019,40(11):1375-1382
采用有限元仿真(FEM)与地面热平衡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并模拟了30 cm离子推力器处于在轨环境时,有、无主动热控对三栅极相对位移变化造成的影响,并对目前离子推力器设置的工作启动流程可能造成的打火风险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三栅极组件的热形变方向均为法向方向,且栅极中心区域的间距最小;在 -269 ℃ 在轨极限环境温度下,推力器在5 kW工作模式下温度平衡后的屏栅与加速栅最大热态间距为0.14 mm,加速栅和减速栅则已发生贴合;在受太阳辐照以及卫星帆板恒温边界的影响下,栅面最低初始温度为-102 ℃;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20 ℃时,栅面最低启动温度为-25 ℃,且推力器工作8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与减速栅的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25 mm和0.20 mm;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50 ℃时,推力器工作9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和减速栅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31 mm和0.30 mm,能够满足0.25 mm的栅极安全打火间距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