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379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66°锥形铆模压铆无头铆钉的成型过程。对成型后的试片进行了力学及金相分析,并将结果与普通半圆头铆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头铆钉的压铆变形过程为钉杆中间最早涨粗,墩头部分成型,随后钉杆部分逐步与孔壁均匀挤压的过程;随着压铆位移的增加,无头铆钉拉脱强度及剪切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与传统平铆模成型的半圆头铆钉相比,在锥形铆模的作用下,金属材料向钉杆流动更加均匀,墩头两侧的绝热剪切效应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102.
钣金零件是构成飞机机体和汽车车身的重要零部件。为缩短钣金件的生产周期,将有限元法用于零件设计初期评估零件的可制造性。为提高现有板料成形有限元法的计算效率,同时保证模拟精度,在一步快速成形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多步快速成形有限元法,通过引入中间构形的方式来考虑板料成形过程中加载路径与变形历史的影响。中间构形的构造是多步快速成形有限元法的关键,采用解耦思想将中间构形分解为弯曲变形和拉伸变形两个独立的过程进行计算。在弯曲变形阶段,不考虑材料的流动,根据板料与模具之间的位置关系计算获得滑移约束面;在拉伸变形阶段,材料的流动限制在滑移约束面上,通过应力平衡迭代以及节点修正后获得中间构形。以典型的钣金零件为例进行成形模拟,与现有商业有限元软件在计算精度和效率上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地构造出合理的中间构形,且能够准确地预测零件的成形性和厚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带筋板的超声波喷丸成形,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撞针速度、撞针直径、成形轨迹间距、喷丸区域宽度对带筋板超声波喷丸成形弧高值的影响,得出最佳参数组合方案,并以此作为样本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试验数据和回归分析数据相符较好,可以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喷丸弧高值,提高工艺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04.
针对传统共振解调故障诊断方法中需依赖主观经验和反复调试选取合适带通滤波器参数的问题,以及包络信号频谱中随机成分对分辨故障特征频率的干扰问题,提出一种空间精密轴承的自适应共振解调故障诊断方法.一方面,根据振动信号功率谱计算重心频率和频率标准差,进而以此确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实现自适应带通滤波;另一方面,通过频谱平均方法弱化包络信号频谱中的随机成分,使得故障特征谱线清晰度加强.模拟故障信号和实测振动信号的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算法简单,效率高,对保持架磨损故障诊断效果良好,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一种基于Qiu模型的改进的离心压气机滑移因子模型。该模型在Qiu模型的基础上,增添二次流项来修正滑移因子,同时考虑了出口叶片角与最大叶片角的差值及相应位置。采用亚声速叶轮Krain4、跨声速叶轮Krain6和IET200叶轮对该改进模型进行CFD验证,并对模型二次流项中常系数c的取值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与Qiu模型及其他传统滑移因子模型相比,该改进模型的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在2%以下,适用于亚声速及跨声速离心压气机。   相似文献   
106.
仿生减阻翼型的气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一种基于滑移边界理论的仿生肋条结构的模化方法,对仿生减阻翼型的气动性能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肋条结构同时布置在翼型压力面和吸力面湍流区域时,仿生减阻翼型的阻力可降低1.73%~3.07%,升阻比可提高2.10%~4.08%,其中黏性阻力的减小是总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流场分析表明,仿生减阻翼型的速度曲线出现一定抬升,使得湍流边界层中的黏性子层增厚,进而导致了仿生减阻翼型气动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7.
基于超椭圆方程和序列响应面法的回转壳开孔形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士平  胡坚堂  张卫红 《航空学报》2015,36(11):3595-3607
含有多种功能开孔的轻质回转壳结构是航空航天结构系统内的常用支撑构件,其开孔形状直接影响结构的静动态性能。以回转壳结构为对象,基于超椭圆方程和坐标映射变换推导了回转壳开孔边界的参数化表达,开展了开孔形状动力学优化研究。为提高结构优化计算的精度、效率和收敛性,提出了准等弧长方法和基于均匀设计的序列响应面近似建模方法(SRSM),以分别实现空间超椭圆曲线的精确逼近、减少结构有限元分析成本和加快迭代收敛。以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作为响应面模型求解算法,结合有限元分析构建了回转壳开孔形状优化设计流程,开展了最大化结构一二阶频率带隙的典型回转壳结构开孔形状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超椭圆方程和序列响应面法的开孔优化方法获得了有效改进结构动态特性的回转壳开孔形状,对开展计算耗时工程结构形状优化设计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74-74
2012年1月30日.据美国太空飞行现在时网站报道,掌管投资日本航天项目的太空活动委员会近日正式通过了“隼鸟-2(Hayabusa2)”机器人探测器项目,探测器计划于2014年发射,将从编号1999JU3的近地小行星带回岩石样本。  相似文献   
109.
"旅行者"2号的发现"旅行者"2号是美国航宇局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的无人星际探测器。它依次拜访了木星、土星和天王星,1989年8月25日到达海王星附近,对被4850千米厚的云层覆盖的海王星进行了考察。"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飞行期间,不断地将大量星际信息发回到地球,由此扩大了人类对星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0.
《太空探索》2012,(12):2+66
<正>11月9日,美国航宇局宣布,为纪念已故科学家詹姆斯·范艾伦,将用于研究地球上空辐射带——范艾伦带的两颗探测器重新命名为范艾伦探测器。两颗探测器原名为"辐射带风暴探测器",每颗质量约680千克,今年8月30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用于研究范艾伦带内的粒子如何产生、这些粒子在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