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33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采用双酚A型氰酸酯改性双马树脂,研制了一种新型无溶剂耐高温双马树脂基体,研究了树脂体系的黏度特性和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与耐热性研究,实现了1700CF/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湿法缠绕成型工艺.结果表明,改性双马树脂的拉伸强度为75.6 MPa,断裂伸长率为2.4%,弯曲强度为111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7.9℃.该改性双马树脂体系的黏度适中、适用期长且适于湿法缠绕,T700CF/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为1668 MPa,纵向弯曲强度为1590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73.3MPa.  相似文献   
22.
采用激光照排方法和高精度电解刻蚀工艺对航天发动机某种动环微米级超浅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多种工艺因素对尺寸及表面质量的对比试验,掌握了高精度电解刻蚀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白龙腾  姜潮 《火箭推进》2012,38(6):52-58
对生产增强氟塑料的原材料P202和FR104两种聚四氟乙烯树脂性能进行了对比,采用“干法”制备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改进,生产出FS-20d和FS-35d增强氟塑料。生产制品测试结果表明:“干法”制备工艺配方稳定、生产工艺稳定,制品的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致密性、均匀性和相分散性均优于“湿法”制备工艺制品。  相似文献   
24.
采用飞秒激光在化学气相沉积(CVD)-SiC中间层表面制备不同尺寸的阵列,研究了阵列结构对ZrB2/SiC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刻蚀频次的增大,阵列结构的深度从30μm增大到150μm。采用氧乙炔烧蚀600 s,ZrB2/SiC涂层烧蚀表面温度随CVD-SiC微结构深度增大而逐步降低,最低的表面温度达到1 700°C,下降了约200℃。烧蚀中心区域的颜色从白色过渡到浅灰色。对于激光刻蚀频次为5的试样,在600 s的单次烧蚀后,质量烧蚀率和线性烧蚀率分别为-7.4×10-5 g/s和-13.3μm/s。阵列结构增大了ZrB2/SiC涂层与CVD-SiC中间层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导热性能,减少了热积聚,进而改善了ZrB2/SiC涂层的抗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25.
邓杰  成敏苏 《宇航学报》2010,31(2):556-561
针对大尺寸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制备要求,研制了一种具 有良好粘度-温度及粘度-时间特性的炭纤维复合材料湿法缠绕成型树脂配方A。采用差示 扫描量热法(DS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技术对树脂基体的固化反应进行了系 统地研究,并测试了配方的粘度、力学性能及容器爆破强度。结果表明,该树脂配方A的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41.71 kJ/moL,室温下粘度低(≤0.5390 Pa·s),适用期较长 (>48 h ) ,不仅完全满足大尺寸CFRP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要求,而且其树脂基体 及其炭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炭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接良好,缠绕的
Φ150 mm容器的PV/W均大于48 km,纤维强度转化率达到89.0%以上。
  相似文献   
26.
二维层状材料MXene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超声辅助刻蚀Ti_3AlC_2的方法制备了多层的Ti_3C_2T_x,利用X射线衍射仪、N_2吸脱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并与磁力搅拌刻蚀制备的Ti_3C_2T_x样品相对比。结果表明,与磁力搅拌刻蚀相比,超声辅助刻蚀可以进一步减小Ti_3C_2T_x平均薄层厚度和增加原子层间距,主要原因是超声处理能够促进未发生反应的薄片层中Al原子层的刻蚀。刻蚀过程中同一Al原子层有些区域先发生刻蚀,而一些区域依然存在Al原子。探明了附着在Ti_3C_2T_x表面几十纳米的颗粒是空间群为■的六方结构AlF_3,并且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其逐渐向非晶体转变。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半球谐振子的品质因数,提出采用湿法刻蚀的方法去除半球谐振子亚表面的微缺陷。通过研究熔融石英材料的湿法刻蚀机理,在专用半球谐振子湿法刻蚀设备上能够稳定实现半球谐振子亚微米刻蚀精度,半球谐振子经过湿法刻蚀后表面粗糙度优于100nm,半球谐振子Q值能够提高至2000万以上,半球谐振子频差变化小于0.03Hz。  相似文献   
28.
以无水乙醇为隔离剂,通过湿法球磨制备了片型羰基铁粉,研究了球料比对片型化过程、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球料比,羰基铁粉片型化更充分,晶粒尺寸减小;粒子的各向异性提高了片型羰基铁粉的微波电磁性能。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填充体积分数30%的吸波剂制备了1.0mm 单层吸波涂层,在 X-Ku 波段反射率小于-7.5dB 的带宽大于10GHz,涂层最小面密度为2.96kg /m2。  相似文献   
29.
在MEMS器件加工过程中,采用ICP刻蚀不同深宽比的三维结构时,由于Lag效应的影响,使较大尺寸的线条有较快的刻蚀速率,导致刻蚀深度的差异.为了抑制Lag效应,本文以S.L.Lai的三阶段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可以对Lag效应进行补偿的刻蚀模型.  相似文献   
30.
针对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对空间行波管收集极效率的影响,通过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方法,提高收集极的效率。并以无氧铜为例,使用化学刻蚀的方法对无氧铜样片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规则微孔阵列结构。使用二次电子发射测试平台对有无表面处理的无氧铜样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经化学刻蚀处理后的样片的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由1.33减小到0.96,二次电子发射抑制效果明显。将测得的两个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曲线用于空间行波管收集极的模拟设计中。选用已有的3个收集极结构模型,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并计算收集极效率。结果表明,3个收集极结构模型的效率分别由原来的80.1%、57.5%、42.1%提高到82.55%、62.6%、59.2%。该结果对于空间行波管收集极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