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97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C-1和Cluster对向阳侧磁层顶通量传输事件的联合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2至4月期间,探测一号(TC-1)卫星和Cluster卫星有25次同时处在向阳侧磁层顶附近的磁鞘内,TC-1卫星在低纬区,Cluster卫星在中高纬区.利用这一期间两卫星探测到的27个通量传输事件(FTE),分析行星际磁场(IMF)横向分量BT={By,Bz}对磁层顶重联发生位置的影响,以及分量重联的观测事实,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当IMF南向分量Bz占优势(|Bz|>|By|)时,FTE大多(约占87.5%)能在低纬观测到,而当IMF By分量占优势(|Bz|<|By|)时,则FTE大部分能在中高纬观测到(占84.2%);(2)很少观测到相关联的事件(关联事件指在低纬生成的FTE,向高纬运动中先后被TC-1卫星和Cluster卫星探测到的事件),表明在低纬形成的FTE可能大多沿磁层顶两侧滑向磁尾,只有少数可能运动到高纬地区;(3)中纬地区探测到的FTE大多是以分量重联方式产生于该区,而非来自磁赤道附近成对形成的FTE.   相似文献   
192.
由于轨道角动量的模态正交性,涡旋波的应用已成为提升信道容量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涡旋波产生装置存在带宽窄、效率低、结构复杂等缺点,不利于无线通信系统信号的高效传输。文章利用 Pancharatnam-Berry相位原理,提出了 1种用于产生涡旋波的反射型超表面,能覆盖 8.6~19.3 GHz(相对带宽 76.7%)的频率范围,且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入射平面波转换为反射涡旋波的效率达 80%以上。为验证所提超表面结构的性能,模拟了由不同旋转角的单元结构组成的超表面反射阵列,在右旋圆极化波的激励下,产生了期望模式数 l= 2的轨道角动量涡旋波,其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相符。提出的超表面具有工作频带宽、模式纯度较高、低剖面、易于制作等优点,为超宽带涡旋波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3.
大型民用客机电传操纵系统的应用,使驾驶员诱发振荡(PIO)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性。通过对PIO的分析,介绍了三个工程上实用的Ⅰ类PIO趋势评估准则:姿态带宽准则、Smith-Geddes准则、综合(姿态带宽加回落)准则,并结合准则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和算例。最后提出了防范不利人机耦合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