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96篇
航天技术   198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4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本质上是一个高精度时间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是我国 自主运行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BDS-3已于2020年7月正式开通,向广大用户提供RNSS、SBAS、RDSS单向和RDSS双向等多种授时服务.针对BDS-3提供的各种授时服务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各种授时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试验验证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DS-3授时服务精度全部优于公布的指标要求,其中精度最高的SBAS授时方法精度可达2ns左右,RDSS双向授时精度和RNSS授时精度相当,达到9ns左右,RDSS单向授时精度最差,在15~30ns左右.  相似文献   
922.
田鑫  崔文  张炜  王丽洁  罗朗 《上海航天》2021,38(2):137-143
针对StarLink星座部署后带来的空间安全问题,对StarLink星座构型仿真,利用碰撞概率的算法,从碰撞风险的角度分析了StarLink星座部署后对其他卫星在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StarLink星座部署对低轨航天器将带来较大的碰撞风险,碰撞风险比部署前提升一个量级,对535~555 km空间区域的航天器影响尤为突出,一旦产生碰撞碎片将带来更大的碰撞风险。通过分析提出了警示,并针对大型卫星星座带来的碰撞危险提供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23.
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是部署低轨卫星网络的前提和关键。然而,不均匀的地面用户分布和不合理的卫星资源配置对卫星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重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构建服务质量(QoS)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QoS保障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低轨卫星网络模型和星座覆盖模型,通过星间链路的建链准则来定义星座抗毁性指标。其次,通过建立用户链路以及定义用户匹配度来分析星座对目标区域用户的资源匹配情况。接着,建立了以QoS指标为约束最大化效费比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优化问题,定义的QoS指标包括信噪比、误码率、抗毁性以及星座覆盖率和用户匹配度。此外,通过遗传禁忌智能算法求得了所设计的低轨卫星星座的轨道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方案在满足指定QoS约束的同时具有最大星座效费比。  相似文献   
924.
针对低轨大规模星座卫星间碰撞安全问题,对星座构型的最大漂移量开展了研究。基于球面三角形理论计算了卫星轨道平面的最小相位差;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星座构型参数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构型参数对星座卫星最小相位差的影响,以及升交点赤经漂移量与最小相位差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最小相位差的星座构型参数协同设计方法;基于相对相位分析方法,建立升交点赤经漂移量与相位漂移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最后,以Starlink第一期星座为参考对象进行仿真,验证了构型参数协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25.
巨型低轨星座为载人飞船、空间站、遥感卫星等用户航天器提供低时延、大容量的通信通道存在波束资源分配优化的难题。针对采用离散时间的深度强化学习A2C(advanced actor-critic)的智能优化框架进行了研究,结合遗传算法中个体和基因概念、形成了可有效满足多用户、动态、并发接入需求的波束资源调度算法。基于仿真分析,提出的算法可在多种典型场景下具有适用性,支持在20 s内完成超过3 000个任务的有效规划,任务成功率不低于91%。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复杂度的降低,相对传统遗传算法可节约时间45%以上。同时对传统A2C算法框架中的收敛问题进行了优化,解决了传统全连接A2C算法无法收敛的难题,同时相比DQN(deep q-network)算法框架收敛速度提升38%以上。  相似文献   
926.
随着低轨卫星组网的发展,结合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研究兼容北斗的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日益迫切。为使卫星上的高功率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饱和区,以达到较高的发射功率效率,需要保证合成信号的恒包络特性。考虑北斗导航信号与低轨卫星通信信号频点不同,且待复用信号分量较多,以相位优化恒包络发射(POCET)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频点多非独立信号分量恒包络复用技术,对七路信号进行复用,利用罚函数进行目标函数优化得到最优解。通过分析其信号特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复用效率,并能有效抑制非独立分量造成的波形畸变,从而实现通信导航一体化信号设计,为未来基于低轨卫星的通信导航一体化波形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27.
高轨航天器自主导航能力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得到了增强,但是也带来了部分时刻可见星数量冗余的问题。为降低运算量以保证服务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利用多种群并行遗传算法(PGA)进行快速选择当前最优可见星组合的方法。该方法将加权精度因子(WDOP)作为适应度评判标准,利用粗粒度式并行划分成的多个子种群进行搜索加速,并通过变异因子差异化设置与子种群间的信息交流来提高搜索能力。对多个典型高轨环境下7颗及以上选星任务的仿真测试表明,基于PGA的选星方法解相比遍历法所求最优解绝对误差平均值小于0.1,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高轨环境F1接收机利用四系统组合导航时,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快速、准确完成指定卫星数的选星任务。  相似文献   
928.
针对由仅测角信息确定卫星轨道的问题,建模为求解相应适应度函数零点的一类方法,分析了求解该问题的高斯-牛顿迭代法中涉及的观测时间步长、动力学方程求解步长和迭代格式步长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一般精定轨方法由于适应度函数高度非线性而难以构造有效迭代格式的问题,提出了初定轨与精定轨方法结合的定轨方法,并在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求解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29.
针对天基空间目标光学监测时初轨确定(IOD)困难的问题,讨论了计算结果收敛到平凡解的本因,提出了消去平凡解的改进定轨流程。通过构建Laplace初轨确定方法的八次方程,分析了空间目标处于不同相对位置时方程系数和根的性质之间的关系。针对传统Laplace型初轨确定方法收敛到观测平台轨道的现象,给出了平凡解的数学表征和数值验证并提出了消除方法。由于基于Lambert问题利用距离搜索的初轨确定方法进行天基目标监测时对初值相对敏感,利用平凡解消除方法对Gooding法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天基空间目标初轨确定的方法与流程。最后利用低轨目标监测的实测数据和高轨目标监测的仿真数据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解决平凡解和初值敏感问题,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可靠的特点,且具有普适性,易于理解,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30.
初始轨道是航天器入轨评价的关键判据,快速准确计算初始轨道可在入轨异常时为应急救生控制赢得时间。针对传统初始轨道计算方法时间与精度不能兼顾的问题,设计了初始轨道快速计算策略,根据运载火箭加速度变化率来判断舱箭分离时间,采用基于动力学约束的实时轨道滑动批处理方法累积超短弧分离后数据计算初始轨道,对利用各种数据源确定的多组初始轨道进行逻辑优选判断。通过梦天试验舱仿真数据验证表明:使用该策略计算初始轨道,可达到事后精密定轨同等精度,计算时间控制在1 min以内,时效性远超事后精密轨道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