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42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为研究微型燃烧室蒸发管的雾化蒸发性能,试验研究了进气温度、气油比(AFR)、管壁温度和进口空气流速对燃油蒸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气温度和进口空气流速是影响蒸发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当气油比减小到3.0时,管内两相流型由膜态沸腾向过渡态沸腾转变,该状态下燃油与管壁的换热效率最低。蒸发管数值仿真引入离散相模型(DPM)和液滴碰壁飞溅模型,蒸发效率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呈现相同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动参数对燃油雾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进口空气流速的提高可以改善燃油雾化细度,但不利于液滴分布的均匀性,索太尔平均直径(SMD)与进口空气流速的-1.69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82.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涡轮增压器半浮动轴承内油膜静力特性,考虑两相流油膜破裂和非牛顿流体润滑油模型,计算分析带轴向贯通油槽的油膜压力和汽化比率分布情况,以及转速、偏心率、润滑油温度和润滑油压力等因素对油膜承载力和摩擦功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温度和转速是影响两相流油膜摩擦功耗的主要因素,分段楔形油膜的摩擦功耗与贯通轴向油槽的位置变化无关,油膜的气穴空化也不会引起摩擦功耗的明显变化;两相流油膜承载力随着偏心率的增加、油温的降低和油压增大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随转速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与此同时,小偏心率、高油压、低油温有利于减轻两相流油膜发生气穴空化的比率。   相似文献   
83.
为诠释轴承腔中润滑油滴与腔壁碰撞形成的沉积油膜流动铺展问题,采用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了油滴与金属壁面正碰撞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在试验获得油滴与壁面静态接触角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沉积油膜动态铺展和回缩过程,以及油滴直径和碰撞速度对沉积油膜铺展直径、特征厚度、铺展速度以及碰撞力等油膜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油膜在最大铺展直径时呈中心微凹的圆盘形状,进入回缩阶段后则蜕变为边缘薄中心厚的圆盘形状;沉积油膜的回缩速度和回缩阶段的碰撞力都非常小,其值接近于0,并保持基本恒定;随着油滴直径的增大,沉积油膜铺展直径、特征厚度、铺展速度以及碰撞力均增大;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大,油膜铺展直径和碰撞力增大,特征厚度却随之减小。与相关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提出的数值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4.
将热区轴承腔壁面油膜划分为若干上下游相互关联的流动控制单元,结合壁面油膜流动状态以及油滴的运动状态进行单位时间内各壁面油膜控制单元中的油滴/油膜碰撞转移分析,基于此构建壁面油膜控制单元的非定常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并利用Matlab自编软件求解获得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分布、流动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特性,最终形成轴承腔壁面油膜流动及温度特性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分布在0~1 mm内,油膜速度分布在0~5 m/s范围内,壁面油膜温度分布在100~140 ℃范围内;轴承腔左右两侧的壁面油膜厚度、速度和温度都随着周向角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且在相同工况下轴承腔壁面油膜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增加了约为13%;随转子转速的增加,轴承腔壁面油膜的速度及温度是增加的,而壁面油膜的厚度是减小的;随着进油量的增加,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和速度是增加的,而油膜温度略有下降。开展的航空发动机热区轴承腔壁面油膜流动及换热特性研究工作,为轴承腔润滑系统的精确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5.
为了获得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壁油膜运动特性,对油滴在轴承腔内运动、油滴/壁面相互作用及油膜的流动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学计算模型,利用Star-CD商业软件对油膜的运动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在验证计算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不同主轴转速下轴承腔两相流动的运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油膜在轴承腔壁面经历从形成到基本稳定的过程。在油膜流动稳定的状态下,随转速的增加,壁面油膜厚度呈减小趋势,而壁面油膜速度却呈增加趋势,油滴撞击油膜动量随转速的增强是主要因素。此外,空气对油膜的剪切作用对油膜流动的加速产生积极作用,且转速越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86.
针对高超声速摩阻测量的需求,将基于表面图像的摩擦应力油膜干涉测量技术( SISF)应用于Φ0.5m常规高超声速风洞.通过平板模型的风洞实验,进行了硬件设备平台研制、模型表面材料、油膜物性参数的影响特性以及干涉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SISF硬件设备和技术能够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研制的SISF系统可以可靠地应用于高超声风洞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  相似文献   
87.
航空燃油柱塞泵滑靴静压润滑油膜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滑靴与斜盘是一对重要的摩擦副,滑靴与斜盘之间的油膜润滑性能对燃油柱塞泵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排油区滑靴油膜厚度与转子转角、斜盘倾角、油池压力、柱塞压紧力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油膜厚度变化的微分方程,给出在吸、排油一个周期内,滑靴油膜厚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油膜计算方法,可以分析滑靴运动一周,滑靴与斜盘间的油膜润滑状态,从而为合理设计航空燃油柱塞泵滑靴与斜盘摩擦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轴承组件是飞轮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摩擦力矩的大小和波动量直接影响飞轮产品的性能.采用研制的摩擦力矩测试仪对轴承组件的启动摩擦力矩和低速摩擦力矩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启动摩擦力矩较大的轴承组件在工作转速下的电流也较大,但并不成严格的比例关系;轴承组件的启动摩擦力矩随预载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试验范围内呈线性变化趋势;随着转速的增加,轴承组件摩擦力矩的测试值存在两个极小值点,现有理论公式没有预测出该两点,相同转速下,组件处于升速时的摩擦力矩大于组件处于降速时的摩擦力矩.  相似文献   
89.
挤压油膜阻尼器失效边界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挤压油膜阻尼器设计不当,会导致功能失效。创建了弹支挤压油股阻尼器的双稳态区域图和减振失效边界围。只要轴承参数B和质量估心率U值不在双稳态区域内,便不会出现双稳态特性;离开诚振失效的边界,便可有效的减振。研制挤压油膜阻尼器时,应用此二图,可以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90.
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搭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同心式挤压油膜阻尼器件能的三个主要参数,即弹性支座的刚度S,油膜半径间隙C和转子系统的不平衡量Q进行了分析。先将三个参数中的两个按通常的设计数据范围固定.变化第三个,然后再将三个参数中的一个固定,搭配变化其余两个,来观察影响挤压油膜阻尼器幅频特性和外传力的情况.得到六个范例。分析每一范例.便提供了如何搭配这三个参数,才能获得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最佳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