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航空   902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140篇
航天   2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针对三维叶片时域流固耦合振动响应计算普遍耗时的问题,采用一种假设整体结构的模态位移,求解固体时域响应和实现高效网格变形,发展了一种3维时域流固耦合分析的整体弹性结构方法,并应用于压气机叶片0°和180°相位角的气动稳定性分析中。结果表明,所发展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双向时域算法和文献的结果较为吻合,而计算效率相比于传统算法显著提升;在所分析的两个相位角下,叶片振动的气动阻尼均随流量减小先增大后降低,相比于0°相位角,180°下叶片的气动稳定性大幅提高,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叶片的工程流固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32.
对QSn6.5-0.1锡青铜与40CrNiMoA钢焊接件进行真空淬火与回火的研究,得出此种双金属真空淬火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真空淬火850*10℃,保温1h,真空回火500~540℃,保温2h。真空淬火比普通淬火的结合强度提高66%,且零件表面光洁无氧化,变形量最小。  相似文献   
33.
通过激光表面淬火和激光熔覆试验成功地将大功率激光表面淬火技术应用于FD-09应变天平静校滑板及轴承座的表面硬化,经表面硬化处理后,长1400mm,宽1100mm的整个平面硬度高达HRC≥50,而整体变形不大于0.5mm,16块轴承座经处理后也达到同样指标。  相似文献   
34.
单址对多址和多址对多址的卫星通信需要经济有效地利用星上电源和带宽资源,这势必要采用诸如仿形波束(Contoured Beam,或译等电平波束)、多波束(Multiple Beam)和波束跳跃(Beam Hopping)天线等先进的天线方案。本文将讨论这些天线的优点。在重点讨论反射器天线构造的同时,也述及诸如相控阵、成象反射器和有源天线等各种硬件。  相似文献   
35.
某锅炉钢结构项目电梯井立柱采用了角钢对扣的箱型结构,此种箱形结构截面小,焊缝布置不对称,且焊缝长度较大,坡口切割变形、焊接变形难以控制,我们通过自制工装改进制作工艺解决了此类问题,满足该项目的验收要求。  相似文献   
36.
研究转子在停止加热后,在自然对流换热过程中转轴的瞬态温度场,为热弯曲变形分析提供了依据,以双环式实验器为对象,采用SIMPLE方法计算换热系数,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转子瞬态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因而,这种方法可用于分析发动机转子在停机后的温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一种基于莫尔条纹测量法设计的船体变形测量系统,分析了测量精度,并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受温度、压力、速度等因素影响,具有柔性和大变形特征的航空航天装备极易发生故障,因此研发相应的大变形柔性传感器以对其服役状态下的应变、曲率、气动外形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章面向具有柔性和大变形特征的航天回收降落伞,设计了大变形柔性应变传感器(简称大应变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该大应变传感器在高达35%的应变范围内保持了优异的线性度(拟合优度>0.999)。文章还进一步探索传感器在降落伞的伞衣、伞绳、径向带等部位的集成方案并进行系统性测试,通过航天降落伞地面高塔投放试验和风洞试验的示范应用,有效地获得降落伞的变形状态信息,这对降落伞的结构设计优化与实时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凯  雷凡培  杨岸龙  杨宝娥  周立新 《航空学报》2020,41(9):123802-123802
为了全面认识针栓式喷注器喷雾场结构,基于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和分三相计算的PLIC VOF(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两路推进剂分别进行界面追踪,获得了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的详细结构特征,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定性定量对比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对膜束撞击的喷雾场结构、撞击变形过程、流场涡结构、雾化破碎典型特征及破碎后的雾化混合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膜束撞击形成了液束未穿透液膜和液束穿透液膜2种不同的喷雾扇结构。膜束撞击形成的喷雾扇呈"Ω"形,膜束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横截面变形。另外,膜束撞击同时受到正压和剪切应力作用,导致了一系列复杂涡流现象,使得相互作用增强,雾化混合均增强,这也是膜束撞击喷注构型优于膜膜撞击的本质原因。最后,还发现膜束撞击喷雾场液滴分布呈现分区结构特征,分别是液束控制主导的上雾化区、液膜控制主导的下雾化区及夹在中间的混合区,实际中应兼顾雾化特性和混合特性,选取中等动量比膜束撞击,这可为针栓式喷注器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