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7篇
航空   463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99篇
航天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31.
宋寿峰  韩潮 《航空学报》1995,16(5):596-600
在计算与风洞实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机翼剪切翼梢气动布局, 对平面形状与翼型进行了 优化设计, 达到了巡航状态与爬升阶段较高的增升减阻要求。计算采用涡格面元法与涡升力展向 分布吸力比拟法相结合的方法, 既能考虑气动力的非线性因素, 又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与速度。计 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通过分析得到, 在矩形翼翼梢处增加具有较大前缘后掠角的梯形剪 切翼梢有不仅增加机翼展弦比, 且可改变展向环量分布, 使其接近椭圆分布; 剪切翼梢上的前缘 涡可抑制翼端涡的作用(使翼端涡强度变弱) , 并在剪切翼梢上产生附加升力。  相似文献   
132.
机身大迎角气动力的控制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圆锥机身模型在迎角0°~90°范围内的气动力特性。采用边条控制技术,可获得所需要的控制力与控制力矩。通过边条的对称或单侧布局和匹配边条不同的大小与安装位置,可以找到非对称力的最优控制方案。对对称布局,可以使对称现象得到控制,虽然侧力还微小产生,但侧力起始迎角却明显增大,且变化峰值可降低到原来的25%;对单边条控制,可以获得理想平稳的控制力与控制力矩。  相似文献   
133.
弹射过程座舱盖抛放轨迹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座舱盖在各个不同抛放阶段的受力关系,并着重考虑了抛放过程中气动系数的修正和铆钉剪切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座舱盖抛放轨迹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广泛用于预测不同型号座舱盖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抛放轨迹.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4.
本文用Nocilla粒子-表面作用模型计算卫星在运行轨道中整体气动力系数和星体表面热流密度分布,文中列出了详细计算公式和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35.
张帅  方蜀州  许阳 《推进技术》2021,42(9):2002-2010
本文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对高超声速稀薄流中航天器鼻锥迎风凹腔气动力与气动热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鼻锥外壁面、凹腔侧壁面以及凹腔底面的热流密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凹腔深宽比对鼻锥冷却效率以及凹腔腔体内气体参数的影响;以深宽比为1的凹腔为基准,研究了凹腔唇口钝化半径对航天器气动热与气动力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高超声速稀薄流中迎风凹腔能够降低鼻锥外壁面的热流密度;当凹腔深宽比达到1之后,凹腔侧壁面热流变化趋于一致,热流密度最低点的轴向位置不随深宽比改变,且凹腔底部热流很小;凹腔近底部气体均由稀薄流转化为连续流,腔内气体压力不断振荡;唇口钝化没有明显优势,虽然可以降低鼻锥峰值热流,但是会带来严重的气动力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6.
动基座近舰面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  祝小平  周洲  郭佳豪 《航空学报》2018,39(12):122131-122131
航母尾迹流场对舰载机的着舰有较大影响,所以需要对其流场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状态下舰载机气动特性的变化。采用嵌套网格技术对航母处于垂荡状态下无人机的着舰进行了模拟。首先,利用SFS2舰船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舰船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然后,对比了单独无人机定常与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嵌套网格适用于无人机流场的模拟。接着,对航母单相流和两相流的流场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甲板下方的流动对甲板上方流场没有大的影响。因此,忽略了水的影响只对航母在空气流场中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母尾迹非定常特性明显,静止航母下滑轨迹上的速度均处于周期性波动状态,且波动幅值随着远离航母而逐渐衰减;而在垂荡情况下航母尾迹变得更加紊乱,水平方向速度波动的周期性减弱,但垂向速度的波动幅值进一步增大。对于静止航母,无人机在不同时刻着舰气动特性的变化也存在差异;当航母处于垂荡状态时,无人机的升力和俯仰力矩在短时间内会有更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7.
考虑气动力非线性的柔性飞机阵风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阵风响应问题,考虑在大攻角(AOA)情况下气动力非线性的影响,通过将修正的Theodorsen方法与片条理论相结合,得到非线性的时域非定常气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阵风干扰下的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非线性气动弹性模型,完整地发展了一种新颖的可考虑气动力非线性的大展弦比柔性飞机阵风响应分析方法.结合算例模型开展方法验证和数值仿真,对比翼尖和质心(CG)处阵风附加过载在线性和非线性情况下的变化.算例结果表明,考虑大攻角情况下的气动力非线性后,大展弦比飞机的阵风响应较线性情况有明显变化,翼尖处的阵风附加过载最多可减少41.7%,气动力非线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8.
昆虫级褶皱翼型的滑翔气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褶皱翼型上、下表面分别对气动力的影响,在弦长雷诺数为1200,攻角为0°~20°时,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褶皱翼型、光滑翼型、上表面光滑的褶皱翼型和下表面光滑的褶皱翼型的滑翔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褶皱翼型的升力系数较光滑翼型提高了10%;只要翼型下表面是褶皱的,产生的升力总大于下表面是光滑的,下表面褶皱对升力的提高具有更大作用;在大攻角下,光滑的上表面更有利于提高升力;在任何攻角时,上、下表面褶皱对阻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9.
独柱式桥塔易发生风致振动,当塔柱倾斜且采用变截面形式时,风的作用下常表现出复杂的三维流动效应.为考察独柱式变截面斜塔静动力气动性能,通过桥塔刚性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风向角下桥塔气动力系数,对比分析了桥塔三维绕流的影响.通过桥塔气弹模型测振风洞试验,测试了涡激振动起振风速及振幅,对比了来流风向及阻尼比对桥塔涡激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塔整体气动力系数及断面等效气动力系数沿塔高的变化规律受来流风向角的影响显著,顺桥向风作用下倾斜桥塔易发生横桥向涡激振动,提高结构阻尼比,可有效抑制涡振.  相似文献   
140.
研究了两种共面椭圆轨道最优转移方法--基于单纯推力的双脉冲对称转移和基于气动力辅助变轨技术的协同机动方法。推导了双脉冲对称转移问题中转移椭圆轨道的求解公式,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变轨点位置,给出了变轨脉冲的计算方法。将气动力辅助对称转移过程分为3段:真空飞行段、大气飞行段、真空飞行段。以能量最小为性能指标,将大气飞行段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标准最优控制问题模型,并利用Gauss伪谱法进行求解,得到“巡航+滑行+巡航+滑行”的大气最优飞行轨迹。最后对两种转移方法进行详细比较,指出初始椭圆轨道近地点越接近大气层,气动力辅助对称转移方法比双脉冲对称转移方法越节省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