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航空   1075篇
航天技术   153篇
综合类   184篇
航天   2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基于当地流动结构的RANS/LES混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晶磊  高歌  杨焱 《航空学报》2014,35(11):2992-2999
针对传统雷诺平均Navier-Stokes/大涡模拟(RANS/LES)混合模型固有的RANS和LES区域衔接难题,借鉴Vreman提出的亚格子(SGS)模型,提取其中描述流动状态的判断函数,利用不可压缩槽道湍流标定模型系数,构造了一个新的RANS/LES混合模型。评估算例包括不可压缩槽道湍流、稳态超声速平板边界层、NACA4412翼型绕流和亚临界雷诺数圆柱绕流。该模型作为壁面模化LES,解决了传统RANS/LES方法中速度型偏离对数律(LLM)的缺陷,且拓宽了原Vreman模型在粗糙网格上的适用性,具有较高精度。该模型同时解决了模化应力折损问题,且对大尺度分离流动的模拟精度相较传统的RANS/LES混合模型如脱体涡模拟(DES)有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92.
边界层吸气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损失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机角区的大范围回流通常会引起叶片通道中的三维阻塞现象,并伴随有强烈的掺混流动损失。采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开发的TRACE程序,在其推进技术研究所的高速压气机叶栅试验台(包含5个NACA65K48直叶片)上,研究了位于端壁上的边界层吸气措施——叶片弦中近尾缘吸气槽(MTE)对该直压气机叶栅通道的角区分离进行控制,减小二次流动损失,进而削弱其对总损失的影响。通过基于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与相应的试验研究对比,端壁边界层吸气能够较好地重新组织角区气流流动,减弱附着于叶片吸力面尾缘的集中脱落涡,使得角区分离涡强度显著降低,由此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也明显降低,与无吸气状态相比最大降幅可达81.2%;在设计状态下采用吸气流量率为1%的MTE,总压损失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降幅为15.2%;试验测量中为9.7%。  相似文献   
993.
粗糙度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边界层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爽  雷志军  朱俊强  李伟 《推进技术》2014,35(3):347-355
基于IET-LPTA叶型研究了被动控制中的粗糙度对分离转捩的影响,以寻求一种优化的粗糙度布置方式来减小叶型损失。研究以CFX数值模拟为主,对数值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主要考察了不同粗糙高度及不同粗糙度布置位置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变粗糙高度的优化布置方案,并使用间歇因子、位移厚度、动量厚度、形状因子、湍流度等特征参数分析了粗糙度控制分离的机理。研究发现粗糙度对减小叶型损失,推迟开式分离泡的出现有显著作用,同时变粗糙高度结合前缘至转捩点的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抑制分离,减小叶型损失。  相似文献   
994.
叶型对扩压叶栅角区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敬  杜鑫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2014,35(9):1216-1226
为了在叶型设计阶段尽可能减小角区分离的可能性,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角区分离形式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叶型参数对角区分离形式和分离范围的影响。角区分离改变了吸力面的静压分布,静压沿叶展方向呈现出"C"型压力分布,与开式分离相比闭式分离加剧了吸力面的"C"型压力分布,闭式分离造成下端壁吸力面最低压力点后的流向逆压力梯度增加。分离降低叶栅扩压能力,增大损失,与开式分离相比闭式分离的气动性能降低更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角区分离受叶型参数的影响较大,随着叶型相对厚度的增加、中弧线挠度增大、最大厚度位置后移吸力面最大厚度位置之后的型线曲率的变化梯度增大,吸力面最低压力点之后的流向逆压力梯度和吸力面展向压力梯度增大,进而增大角区分离范围,改变分离形式,由开式分离向闭式分离转变。  相似文献   
995.
串联布局飞行器级间冷分离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串联布局飞行器级间采用冷分离模式时的气动问题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典型亚声速、超声速下级间夹角为零时,两级气动特性随级间距离以及迎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级间距离范围内,两级相互干扰未被隔绝,两级的轴向力系数变化规律与马赫数、级间距离和迎角有关;二级法向力系数犆犖基本不受级间距离影响,而在迎角较大的情况下一级犆犖会随级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6.
星箭分离后末级火箭的爆炸造成大量的空间碎片,严重威胁载人航天等空间活动。解决措施之一就是末级火箭剩余燃料的排放。星箭分离后遥测数据处理的目的是监测分析末级火箭推进剂的排放过程。文中讨论星箭分离后火箭遥测数据的基本特点、星箭分离后火箭遥测数据处理软件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软件在实现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对遥测处理结果数据的分析和拓展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7.
现阶段仅依据多体动力学,难以准确分析和评估多星分离时含调姿过程的近远场分离过程。因此针对一箭多星任务的分离安全性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姿控联合仿真方法,实现了近远场分离的实时调姿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专业弹道软件相比,计算误差不超过5%。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结构参数、动力学参数和调姿算法等变量对分离方案的影响,结合拉丁超立方采样和蒙特卡罗打靶法,优化了采样空间,从而可以快速分析变量偏差、采样方式对不同分离工况的影响,进而准确判定分离方案的安全性。该方法实现了参数的自动化设置,可有效提高仿真效率,能为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快速论证及分离安全性设计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8.
999.
大多数宇宙学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相信宇宙是由普通物质和看不见的暗物质所组成.宇宙深处的星体爆炸显示一种字宙力正在导致宇宙分离.天文学家把这种力称为暗能。宇宙中70%是暗能,15%是传统的暗物质,仅仅5%是像构成地球和星体这样的普通物质。也可以说,是暗能量统治着宇宙,而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完全是一个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了九个机身上翘后体在零迎角、高亚音速时的绕流与其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后体在零迎角时存在三种流型:随着流型、分离涡流型和底部分离流型;影响阻力最大的几何参数是后体收缩比,其次是上翘角;收缩比ηA较大时(如ηA≥0.5),会产生很大的底阻;上翘角增加则使压差阻力迅速增大。当收缩比ηA减小的(即尾部较尖)使底部分离引起的粘性压差阻力大大减小,从而可实现最小的后体阻力。因此,首先选择较小的ηA排除底部绕流分离流型的出现、再选择适中的上翘角是上翘后体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