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71篇
航天技术   234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3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科宣 《中国航天》2009,(4):22-22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3月31日下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一行来到五院唐家岭试验中心检查指导探月工程后续工作。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纪检组组长王双林、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及国防科工局有关领导。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雷凡培、纪检组组长李金生、总会计师吴艳华、副总经理袁家军,  相似文献   
8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工程专家和科学家6月20日完成了一项重要评审,将有助于确定重返月球和建设月球前哨基地所需的系统.这次3天的"探月能力方案评审"为耗时9个月、由NASA总部探测系统任务署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83.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使我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嫦娥一号卫星是探月工程五大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系统.遇到的新问题最多.研制时间最紧,风险最大,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它的使命是走向一个我国的航天器从未到达过的领域,并完成预定任务。许多特点和地球卫星与载人飞船都大不一样,因而具备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相似文献   
84.
张巍  刘林 《宇航学报》2008,29(6):1733-1738
采用类似对地球岁差章动的处理方法,讨论月球物理天平动对月心赤道坐标系 以及月球卫星轨道的影响。在对月球物理天平动的分析表达式与高精度数值历表进行比较的 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月球引力位的变化及相应的坐标系附加摄动解,清楚地表明了对月球 卫星轨道影响的规律。所获结果与数值解进行了比对,证实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看本 文的讨论都是有意义的,从而表明月球物理天平动分析解的简单表达式在某些问题中(特别 是定轨和预报)是有实用价值的,而且在建立轨道摄动分析解时,无需像地球卫星那样,去 引进混合形式的轨道坐标系,采用历元月心平赤道坐标系即可。最终表明:无论是采用数值 法定轨和预报还是分析法定轨和预报,均可采用统一的月心平赤道坐标系,这可避免一些不 必要的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85.
利用生物阻抗测量评价国际空间站人体水合状态和身体成分的变化。12名航天员在第100~200昼夜飞行的各阶段体液减少了:体液总量以及细胞内和细胞外的体液量与对照值相比,平均每组减少了5.2~10.4%。在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身体成分有规律地变化:阻抗测量后确定无脂物质减少得不明显(平均为1.9~4.0%),而体脂成分在头3个月平均增长了4.6~8.2%。得出的结论是,在长期飞行中在无脂物质减少和脂肪物质增加的同时,人机体水合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6.
月面巡视探测器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介绍了月面巡视探测器国内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月面巡视探测器设计和研制的主要特点。并根据科学目标形成了月面巡视探测器的概念性设想,对月面巡视探测器的系统组成、工作程序与模式、有效载荷承载比例、工作寿命、移动范围、安全防护能力,以及集成化进行了初步设计。进而提出和分析了其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7.
为满足月面长距离大范围移动任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针对大型轮式移动平台在月面易发生受困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月面大范围移动任务的脱困方案。基于月面环境特点整理归纳高风险受困工况,并分析各工况的临界受困地形参数,提出并细化了采用脱困机器人携带锚定设备实现稳固锚定后对大型移动平台实施牵引的脱困方案,基于等效法和力平衡法对脱困所需牵引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动力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脱困所需牵引力计算方法可靠性较高,所需牵引力数值范围合理,脱困方案具有工程实现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月球探测任务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探月工程采用"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测控系统作为工程五大系统之一,通过探月工程建成了全球布站的深空测控网和18 m测控网,并圆满完成了历次任务对探测器的测控,在任务分析与设计、测定轨和链路设计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本文以嫦娥四号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发射任务为例,系统梳理了我国深空测控网和18 m测控网现状;根据任务需求,从测控覆盖、链路性能、测定轨精度和日凌影响等方面对测控任务实施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多目标测控、轨道测量和日凌期间的测控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对任务期间获取的实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测控实施情况,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后续月球和深空探测测控通信任务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谈越 《国际太空》2006,(9):27-28
2004年2月25日国防科工委宣布: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于当日起正式实施,并将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  相似文献   
90.
孔佳 《国际太空》2006,(11):26-30
□□2006年9月3日,欧洲航天局(ESA)宣布,欧洲第1个月球探测器--斯玛特-1(SMART-1)于北京时间3日13:42:22(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05:42:22),成功击中月球表面(46.2°W,34.4°S),宣告历时3年多的探月计划终于成功结束.不过,在撞击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此前估计的斯玛特-1在月面多次弹跳的"打水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