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2篇 |
免费 | 205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81篇 |
航天技术 | 263篇 |
综合类 | 156篇 |
航天 | 3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81.
分层旋流燃烧器冷态流场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旋流数为0.25,0.45和0.79三种工况下带有中心钝体的分层旋流燃烧器的冷态流场进行了大涡模拟(LES),选取动态Smagorinsky涡黏模型作为亚格子尺度的湍流模型,研究旋流强度对钝体回流区、涡旋破碎和进动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模拟结果表明:3个旋流数下钝体回流区的大小没有明显改变,轴向长度都约为20mm.Q准则用来显示涡旋结构,结果表明螺旋涡产生于旋流剪切层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增大旋流强度,涡旋破碎发生的位置向上游移动.功率谱密度(PSD)表明流场出现进动特征,进动运动沿流向逐渐衰减;旋流数为0.45和0.79时,钝体回流区末端出现进动特征;3个旋流数下,进动频率都约为78Hz. 相似文献
882.
为了考察来流参数对冲压发动机高空点火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最小点火能量的分析方法,对亚燃冲压发动机高空直连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来流参数的变化对点火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导致最小点火能量迅速减小,其主要原因在于火焰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的逐渐增加.燃烧室内气流速度的增加导致最小点火能量的急剧增加,其中湍流脉动速度的增加导致了核心火团热量散失的增加,是导致最小点火能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当密度增加时,燃烧室内的最小点火能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其中燃料液雾的SMD的减小是点火能量增加的次要因素,而密度降低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化学反应时间的增加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3.
基于三维四向编织携纱器运动规律和内部纤维束受力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法的细观建模方法,将建模过程分解为纤维束打紧后控制点的调整、纤维束相互挤压缠绕空间位置的改变和应变能最小时纤维束轨迹的确定.通过单胞模型几何尺寸分析,建立了单胞模型与编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建模方法得到的纤维束模型互不干涉且紧密压实,纤维束轨迹为空间曲线与其两条相切直线组成,轨迹接近直线.通过实验对比,纤维束轨迹、模型横截面图与电镜扫描得到的图像一致,计算得到的编织结构尺寸与实验测得数据吻合.花节长度最大计算相对误差在5%左右,特别是编织角在21°左右时,计算相对误差在2%以下. 相似文献
884.
针对常规加权最小二乘宽带波束形成中存在较大主瓣增益损失和旁瓣电平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变加权最小二乘的宽带波束赋形方法。首先通过合理设计加权函数和参考波束同步迭代优化波束主瓣区域和旁瓣区域对应的加权函数值;然后对波束最小旁瓣电平进行调整并更新加权值,以获得低旁瓣宽带近似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与常规加权最小二乘法相比,有效减小了波束主瓣增益损失,改善了波束的频率不变特性,并降低了宽带波束最高旁瓣电平。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5.
相似设计在某风扇改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涡扇发动机推力增大的动力需求,在充分分析原型风扇性能和流场的基础上,对原型风扇进行了改型设计.改型设计的方法采用“轴流/离心压气机通用叶片造型设计系统”,依据相似理论,在保证第2级风扇进口的相似准则和原型一致,即保证改型与原型第2级风扇在进口的换算流量和换算转速相等的前提下,来增大第1级风扇的流量和压比.经过三维流场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风扇转速提高到1.011的情况下,流量提高到1.071,压比提高到1.074,效率提高到1.029,裕度比原型提高了0.8%,达到了性能指标的要求,改型设计结果比较理想.总体对风扇的性能和整机匹配性分析和评估表明:该风扇改型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该涡扇发动机推力增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886.
理想情况下,双目立体视觉模型是平行放置的,三维坐标易于解算。但在实际安装摄像机的时候,光轴无法做到平行,标定所得的重投影矩阵和左右图像匹配都存在误差,影响了三维坐标解算精度。针对此种情况,对非平行双目结构三维坐标解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归一化最小二乘法都是利用求解联立的超定方程组得到最优解,将最优解看作是空间物点的三维坐标,但是它们都没有考虑所建立的超定方程组所代表的几何意义。从几何学角度出发,推导出一种基于异面直线公垂线中点的三维坐标解算公式,通过在无人机平台上测距实验,验证了此方法比最小二乘法和归一化最小二乘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87.
888.
实现机翼前缘形状连续变化柔性机构的拓扑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实现自适应机翼表面的连续准确变化和结构轻量化,将分布式柔性机构引入到机翼形状变化结构设计中。基于SIMP密度 刚度插值模型,以实际位移与目标位移之间的偏差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实现机翼前缘形状连续变化柔性机构的拓扑优化模型,采用Matlab编程对柔性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不同参数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使用Ansys9.0对其中一个优化结果进行了机构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机构可实现机翼前端0~8.14°的变化;不同的体积分数、驱动位置、权重因子将对优化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证明了用分布式柔性机构实现机翼前缘连续形变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9.
最小相位误差单星无源定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卫星在不同位置测得的信号相位差,提出了一种用最小二乘使误差最小化的单星无源定位方法。给出了定位和去模糊的原理与计算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建立了定位误差的解析表达式,用仿真验证了误差表达式。结果表明该法有一定的去模糊定位和单基线测量相位差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890.
本文提出了一种复合优化方法,用于发动机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域辨识。优化中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按照“串联”方式运行。粒子群优化从一个初始种群出发,通过进化来搜索最优解。然而有些时候,粒子群算法会陷入次优解。那么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就可以从粒子群的次优解出发,通过共轭梯度法获得问题的最优解。本方法适用于待估计参数较多,且参数变化范围大的高阶多变量系统。本文将复合优化算法用于4输入4输出状态变量模型参数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