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28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61.
孙迪  李永洲  马亮  甘晓松 《推进技术》2022,43(7):408-413
针对嵌银丝端羟基聚醚(HTPE)低易损推进剂的复杂燃烧过程,采用水下声发射法对增速比和综合燃速随基础燃速、压强、银丝直径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开展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低压下推进剂的综合燃速随基础燃速的增大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增速比呈下降趋势;综合燃速随压强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增速比高压段低于低压段,平均值相差24%;推进剂增速比随银丝直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银丝直径为0.25mm,使得增速比最大;综合燃速和增速比随推进剂的温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62.
共轴对转螺旋桨由于拉力大、气动效率高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共轴对转螺旋桨的试验研究、气动性能评估、气动模拟、气动噪声预测、气动噪声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及噪声方面的试验成果;随后,介绍了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力计算的工程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提出的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力评估的片条理论发展与参数选择;然后,介绍了共轴对转螺旋桨数值模拟方法,并针对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噪声预测的频域方法和时域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介绍了目前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噪声优化设计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63.
减振和隔冲击设计对航天飞行器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先利用爆炸冲击的加载试验,获得了典型蒙皮桁条结构有效的冲击加速度数据。建立并修正了减振结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验证的仿真模型对五种不同的结构减振方案进行分析,得到一种有效的减振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64.
针对使用盲源分离技术分离卫星通信信号的数学假设工程实施问题,重点对分离条件中的数学假设混合矩阵列满秩展开研究。根据最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通信信号盲源分离的分离条件数学建模方法。首先,介绍了盲源分离的分离模型与基本假设;其次,选择矩阵条件数来衡量混合矩阵的正定性,并结合阵列天线接收模型,以矩阵条件数为目标函数,建立最优化模型,寻找最优天线间距;最后,以两个信号源、两个接收天线为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可以有效找到最优天线间距,通过设计合适的天线间距可以有效满足混合矩阵列满秩条件。最优天线间距与载波频率成反比。该建模方法有效将抽象的数学假设转化为具体的天线间距设计,加强了盲源分离技术的可实施性,为大规模的盲源分离天线阵列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5.
微生物种类及其含量监测是空间站内微生物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空间环境的微重力条件及对资源的条件限制导致地面常规检测实验难以开展,因此在轨微生物检测主要依靠培养法。基于侧流层析试纸条的生物分子识别检测方法具有不受微重力环境影响的优点,耦合荧光检测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是在轨微生物检测的潜在方法之一。针对空间环境中对航天员生活环境及仪器仪表设备具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研究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耦合荧光侧流层析试纸条的微生物核酸鉴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空间站常见有害微生物的高灵敏、高特异性、快速检测,检测时间小于60 min,灵敏度达到100 copy·μL–1。  相似文献   
266.
雾天情况下获得的图像通常会出现对比度低、色彩丢失及噪声等问题,传统的去雾方法主要着眼于解决对比度低、色彩损失等问题,而没有考虑空气中灰尘颗粒散射隐藏的噪声光,导致去雾结果中易出现大量的噪声。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大气散射模型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结合雾霾天气的特点,通过增加空气中介质散射的噪声光对传统雾天成像的大气散射模型进行改进;针对暗通道先验计算透射率不准确的问题,根据改进的模型构建一种透射率精细化的求取方法;结合全变分模型保边抑噪的思想,构造一种新的目标函数,迭代求解获得去雾图像。实验结果和对比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去除图像中的雾,减少去雾结果中的噪声,同时也能保留图像中丰富的纹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