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航空   1019篇
航天技术   144篇
综合类   163篇
航天   2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一种鼻锥钝化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流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缘钝化尺度是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中的关键参数。针对一种前体锥加弯曲压缩面的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选取最大尺度为3.2mm(5%唇缘半径)的几种典型鼻锥钝化半径,在马赫数Ma=6来流,及模型安装攻角为0°、4°、7°的条件下开展鼻锥钝化尺度对进气道流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纹影拍摄及压力测量记录各来流条件下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压强分布,并在无攻角来流条件下利用微型扰流器进行边界层强制转捩研究。结果表明,对无攻角来流而言,即使是尺度高达3.2mm的钝化半径对进气道前体流场结构及壁面静压分布也基本没有影响。此来流条件下,几种不同鼻锥钝化半径的前体压缩面均出现小范围流动分离,而添加扰流器后该分离区均消失。钝化尺度的影响随着攻角的增加而显现,尽管不同鼻锥钝化尺度下迎风面流场及壁面压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但背风面随钝化尺度增大表现为边界层明显增厚、流动趋于不稳定。其中最大钝化尺度R=3.2mm的构型在4°攻角来流时背风面即出现明显的分离区,而7°攻角来流时背风面更是出现大范围流动分离、进气道背风侧不起动,并导致进气道内部壁面压强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52.
介绍了载人航天器不同物质间的气液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材料吸湿性和皮托管气液分离技术、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及毛细作用气液分离技术的原理、设计形式、性能,以及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及"国际空间站"上的应用情况。结合中国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情况,对上述3种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比较。其中:材料吸湿性气液分离技术处理量小;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要多消耗电能,且产生振动及噪声;毛细作用气液分离技术不产生振动及噪声,有一定的优势。最后,介绍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气液分离技术,即溶解式气液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953.
在语音信号频域盲分离算法中,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时域卷积变换到频域乘积,从而在每个子频段上进行复数瞬时分离,降低运算量,但这会导致分离结果出现次序和幅度上的不确定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三阶累积量的频域排序算法,在每个子频段上计算信号的三阶累积量,比较其相关性来解决排序问题。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4.
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守恒N-S方程组,按准静态处理,对导弹130km高空头体级间分离过程反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N-S方程的有效性。分析了流场参数分布、气动力分布特性及轴向力随分离距离变化情况。计算结果为头体分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5.
李冠礁 《中国航天》2011,(11):30-31
与三年前护送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的长二F火箭相比,发射天宫一号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由于不需要载人,取消了控制系统中的关机装置和逃逸塔分离系统。  相似文献   
956.
用于激波风洞中的表面油流流动显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适用于激波风洞的表面油流流动显示方法及其典型显示结果。实验表明应用油滴、油膜及其组合等方法在6~8ms的实验时间内,能够清晰地显示三维突出物干扰引起的层流分离、转捩分离和湍湍分离流及其尾迹流谱。  相似文献   
957.
在小粘性流体的现实环境中,人类学会了利用适当产生的边界层及其涡量来构造航行器和流体机械,这导致了涡动力学的形成和发展,并把经典势流理论的应用范围推到边界层、自由剪切层和旋涡之外.但是,边界层是一柄双刃剑.它本身、它的分离、失稳、转捩,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涡结构,无一不带有或大或小的副作用.现在,人们遇到的刚体大雷诺数绕流问题越来越复杂(包括湍流).这些复杂性大都源于边界层的各种不利的、甚至灾害性的副作用.但是,随着变形体绕流研究的开展和智能变形材料的开发,人类有可能造出新的近壁流态来代替刚性物面的层流或湍流边界层,使近壁流之外的流场全是势流.  相似文献   
958.
高空侧向喷流干扰效应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9.
线性调频(LFM)信号是现代雷达常用的发射信号,可以有效提高雷达距离分辨率和探测距离,然而频谱弥散(SMSP)干扰应用于主瓣自卫式干扰时,干扰信号与目标在时域、频域和空域高度重合,是一种能够有效对抗LFM信号的干扰样式。利用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极化信息的差异,引入了混合极化雷达系统信号接收模型,提出了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抗SMSP干扰算法,实现了对干扰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降低了计算量而且在干信比(JSR)为25 dB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实现干扰抑制。   相似文献   
960.
一种同频非合作航天器通信信号的盲源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6):20-26
针对频谱混叠的同频非合作航天器通信信号分离问题,研究了盲源分离技术,提出一种以立方函数作为非线性函数的盲源分离改进算法。在介绍盲源分离模型的基础上,依据通信信号的亚高斯性,对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算法的非线性函数作适应性改进,提升了算法的性能。选用8FSK、BPSK、QPSK和频谱混叠的通信信号与单音干扰信号进行混合,仿真并对比分析了4种应用不同非线性函数的FastICA算法。500次的仿真结果表明:应用立方函数的FastICA算法的分离成功率达到100%,平均迭代次数约为25,性能指数均值为0.115 7,具有更优的效能,可很好地解决非合作航天器通信信号的分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