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万户春灯报元夜,一日瑞雪兆丰年。正当人民群众阖家团聚,欢度元宵佳节的时候,一场56年来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沈阳,从3月4日凌晨3:40分开始至5日早晨5:10分,狂风暴雪持续了25小时  相似文献   
52.
《中国航天》2009,(4):14-14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3月30日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出席交付仪式。  相似文献   
53.
经过2天的在轨运行测试,“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卫星有效载荷状态良好,9月8日17时,两颗卫星的CCD相机已经成功传回首幅遥感图像,处理后遥感图像清晰,随后开展的A、B星首次环境应用实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4.
受严重暴雪灾害影响,贵州等灾区大面积电网瘫痪,为保障人民群众照明之需,2月3日凌晨6时.总局空管局运行监控中心批复邮政航空公司执行南京一贵阳一南京临时加班包机任务,运送发电油机到灾区解决群众用电困难。为顺利保障这一特殊航班,江苏空管分局收到该临时航班批复后,管制部门立即要求各运行岗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该航班实施。绿色通道”保障,保证该航班不受流量控制的影响。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该航班所有的运行保障环节一路畅通,12时53分邮航临时加班包机从南京起飞,将发电油机等救灾物资运往贵州灾区。  相似文献   
55.
《航天器工程》2009,18(3):20-20
2009年3月30日,据人民网报道,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又一个全新的民用卫星。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填补我国在环境减灾方面自主数据信息的空白。此前,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国防科工局负责人透露,即将挂牌的联合国天基减灾系统北京办事处,将向全球提供卫星减灾数据,A、B星在国际减灾服务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据悉,A、B星在轨测试期间已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了部分图像,并为澳大利亚扑灭森林火灾提供了及时的服务,反响较好。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建站接收数据的申请。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将成为继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波特”卫星之后,又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陆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56.
苏光陆 《飞碟探索》2010,(11):42-43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表一份公报指出,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极端天气灾害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7个国家发生史无前例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了特别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7.
紫晓 《航天》2009,(5):20-23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震惊中外,以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科学手段组成的“太空救援队”,为救灾指挥、次生灾害的预防、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等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科学组织下,在第一时间展开了紧急抗震救灾工作,使灾害以及次生灾害损失尽可能地降低到了最小限度。卫星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汶川地震逐渐离人们远去,大震过后,加强我国航天高科技的发展,构筑我国防灾减灾天基信息保障系统,日益引起专家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58.
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大量航班延误,成千上万旅客滞留机场。民航人在全力抢险救灾的艰巨任务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同时也凸现了在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措手不及和困境。包括前不久东航在处理云南分公司18个航班“集体返航”事件上的作法引起公众的信任危机,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一事,也都反映了民航企业在座对“危机事件”上的经验缺乏。本期以“雪灾后民航业对危机应急的反思”为题,从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民航服务、安全检查等不同方面回顾抗击雪灾历程,反思面对危机事件民航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分析未来需要尽快完善和弥补的关键之处,以期为业内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
2011年,总装备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应用示范工程。该项目主要包括高空气象探测、地面水汽电离层监测、海洋气象探测领域和气象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研发相关业务设备、应用软件,形成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全面提升我国导航卫星气象观测水平,为气象预报  相似文献   
6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48-48
2008年10月20日,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宣布,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自9月6日发射成功以后,A星成功变轨,A、B星实现相位180。星座系统建立,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卫星在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载荷工作正常,地面接收和处理系统运行稳定,两星图像质量良好,图像处理工作状态稳定,并通过图像质量转阶段评审,在轨测试转入应用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