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34篇
航天技术   575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2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09,(11):58-59
这是法国天文爱好者Thierry Legault拍摄的国际空间站凌日照片,众多天文图片网站的编辑们对它的评价只有一个——不可思议!国际空间站在空间的运动速度很快,为46.6角分/秒,而太阳的视直径只有30角分,整个凌日过程还不到0.7秒,因此很难捕捉到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42.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09,(9):58-59
纠结的旋臂加上怪异的星系之"眼",让这个名为NGC1097的旋涡星系呈现出魔幻般的妖异气息.  相似文献   
43.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的喜悦犹存脑际,我国航天员又将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这再次将我的心灵带进广阔无垠的宇宙,奔腾激荡…… 我是学航空的,服务于航天事业.工作的需要,学了点天体物理和宇宙物理;作为中国人.读了点中国历史和唯物辩证论的书籍;但对于我国古代<五经>之首的<易经>,慑于其深奥而没有涉足.  相似文献   
44.
5月24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光”红外天文卫星因出现重大电力故障而转入节电模式,关掉了星上观测设备。虽然故障使星上科学仪器在卫星进入地影时无法工作,但该机构仍希望这颗部分瘫痪的卫星能继续运行。初步调查发现,虽太阳能电池阵仍在发电,但卫星却无法存储所发电力,很可能是星上蓄电池或电力系统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分析了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战略,对21世纪初期的研究设想进行了概括,较详细地介绍了空间生命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生理学和医学,包括空间医学、空间生理学、空间作业医学和人在空间的作用;空间生物学,包括重力生物学、可控生态生保系统、生物圈和地外生物学;空间站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空间生物材料的加工生产。本文还讨论了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向,特别强调了空间高枝术应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6.
在十多年前,写一笔好字还令人羡慕,现在却好像衣服上的商标,成为了附属品。当北京只剩下这最后一家修钢笔的小店的时候,我们已经都不写字,也不会写字了。因为信息时代我们要追求高效率,我们"换笔"了。拿一支钢笔,打开墨水瓶吸饱墨水,然后在纸上笔走龙蛇,在这个时代太奢侈、太"浪费"了。  相似文献   
47.
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进行地面难以进行的科学实验,可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众眼看宇宙     
1609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首次将他自制的望远镜以准茫茫宇宙。400年来,在航天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天文学家得以将一个个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与神秘的宇宙进行发射升空,与神秘的宇宙进行近距离的“亲密接触”。那么这些“亲密接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从这一期起,众眼看宇宙栏目将带您走入这个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49.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5,(10):16-17
黑洞发电奇想 相反相成是宇宙事物的发展规律,最令人恐怖的黑洞,有着最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这里分别介绍黑洞发电机和黑洞激光器。  相似文献   
50.
2005年3月16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外天文学家分别发现的2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这两颗邀游太空的小行星,从今天起成为我国载人航天成就的卓越标志。命名仪式16日在北京航天城隆重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国防科工委秘书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金壮龙出席命名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