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286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了探究单管燃烧室壁面开设光学观察窗与3维倾斜冷却孔对燃烧室冷态头部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CFD软件对某型发动机单头部燃烧室结构及简化结构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并利用粒子测速仪(PIV)对开设光学观察窗的单管燃烧室头部冷态流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单管燃烧室冷态流场数值计算结果与PIV测量结果基本相同,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燃烧室进口空气流量的增加不影响燃烧室回流区的大小;单管燃烧室壁面冷却孔的布置位置对冷态流场中心回流区几乎无影响;在单管燃烧室水平方向壁面上开设光学观察窗,对水平方向的回流区影响较大,而垂直平面上的回流区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2.
双级轴向旋流杯气量比对雾化性能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志凯  陈盛  刘冉  江立军  马柱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2):2656-2662
为探索小状态下改善雾化性能的途径,从调节旋流杯气量分配的角度出发,对不同一、二级气量比的双级轴向旋流杯开展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气量比对液滴平均直径、液滴尺寸分布指数以及喷雾锥角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量比的增大不仅降低液滴平均直径,而且使得旋流杯在较宽的供油压差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雾化品质,可实现小状态下雾化性能的改善。旋流杯喷雾锥角随气量比的增大而增大,随供油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旋流杯总气量恒定时,气量比接近1时的综合雾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3.
为减小整流段和钝体造成的损失,针对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燃烧室,基于离心力燃烧加速火焰传播的机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旋流进口位置、旋流角度及其组合方式下的流场特征,以及不同燃油喷射粒径在离心力场下的油雾场分布特性。研究发现:相比于单一位置的旋流进口及旋流角度,利用不同旋流位置及不同旋流角度的组合方式,总压损失虽然有所增大,但切向速度衰减较快;对于不同的燃油喷射粒径,70μm粒径的油珠相比于50μm的受到的离心力较大,所需掺混距离缩短,其油雾分布特性更符合燃烧室温度分布要求。  相似文献   
64.
空气/煤油火炬点火器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难题,设计了一种以空气和煤油作为氧化剂和燃料的火炬点火器。点火器能量设计为300kW,空气和煤油的设计流量分别为98.9g/s和6.7g/s。采用软件CHEMKIN4.0对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点火器出口气流参数进行了计算,将点火器的工作状态优选为富氧模式。煤油从点火器端面经旋流喷嘴注入,空气分为一次喷注和二次喷注两个支路,采用普通汽车火花塞点燃空气煤油混合物。建立了试验系统,压力测量和摄影图像表明该点火器能够在当量比在0.3~1.3范围内可靠工作。点火器的起动时间约为0.9s,火焰长度约为30cm,存在高频率小幅值脉动燃烧现象。试验表明该点火器能够可靠点燃超燃冲压发动机。   相似文献   
65.
流通面积比对旋流杯油雾速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李文高  卢克乾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0):2338-2343
设计了3种不同一二级流通面积比的旋流杯试验件,在气压自模区工况下,运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其出口油雾速度场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流通面积比对旋流杯出口油雾速度场的影响,分析了油雾速度场的结构及其速度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一二级流通面积比的增加,旋流杯出口油雾速度场呈现出回流区面积和回流区长度逐渐变小、回流速度逐渐变大、出口射流张角逐渐减小的趋势。此外,从径向速度沿径向分布可以看出,随着流通面积比的增加油雾速度场的抗偏斜能力具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旋流强度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CIVB回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旋流强度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燃烧诱导涡破碎(CIVB)回火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CIVB回火的机理进而抑制回火,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并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修改动量守恒方程来模拟旋流,得到了甲烷/空气预混火焰在不同旋流数下的CIVB回火极限,通过负切向涡量和流动不稳定理论分析了回火过程中的涡破碎。结果表明,对于无中心体旋流预混喷嘴中甲烷/空气火焰的CIVB回火,旋流数从0.409增加到0.416,先促进回火后抑制回火;对于同一个喷嘴结构,不同旋流数下发生CIVB回火时流场满足相同的涡破碎条件,即负切向涡量最大值约为5.5×10~4s~(-1),从宏观尺度分析其实质是流动不稳定扰动因子相同。  相似文献   
67.
轴向旋流器单通道甲烷/空气回火特征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文杰  王岳  孔文俊 《推进技术》2017,38(7):1548-1555
为了研究轴向旋流器叶片单通道间的回火特征,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旋流器叶片吸力面侧和压力面侧点火后火焰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纯流动下,吸力面侧有回流区,压力面侧无回流区;吸力面侧点火后,火焰面随吸力面侧的回流区向上游发展;压力面侧点火后,压力面侧不会回火,但是会引燃吸力面侧,进而回到吸力面侧回火模式;火焰面传递的关键位置为内壁面或叶片尾缘。  相似文献   
68.
轴向分级柔和燃烧器中,采用了交叉射流、切向旋流两种掺混方式,通过实验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从流场和组分分布角度比较了两种掺混方式的掺混特点,从火焰特征、NO/CO排放方面比较了燃烧性能.实验以甲烷为燃料,热功率为16.2~25.9kW,相对切向旋流,交叉射流延缓了燃料、空气的直接混合,燃料、空气燃烧前经回流烟气充分预热和稀释,火焰根部有抬升,反应区体积大,火焰特征更接近柔和燃烧.同时,交叉射流分级燃烧器的污染物排放性能更优,回流比例为0.5、当量比为0.6时,烟气中NO和CO体积分数均仅为4×10-6.  相似文献   
69.
双旋流燃烧室单头部油雾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获得双旋流燃烧室油雾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其单头部油雾场进行测量.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燃油流量分配、不同预燃级喷嘴位置对油雾特性的影响.在实验设计工况下所得结果表明:①直径约为80μm处的油珠体积分数最大,其他粒径的油珠体积分数都较小;②随着燃油流量增加,单开预燃级喷嘴时燃油雾化变差,单开主燃级喷嘴时雾化质量相差不大;③预燃级喷嘴位于旋流器出口处有助于改善燃油的雾化质量;④同时打开主燃级和预燃级喷嘴时,保持油气比不变,随着主燃级供油流量增加,雾化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0.
郑海飞  唐豪  李明  莫妲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5):1053-1061
为了使航空发动机达到高推质比、低燃油消耗率、低污染以及拓宽稳定工作范围的目标,应使用涡轮导向器增燃技术在涡轮导向器叶片间喷油点火再次燃烧,提高涡轮内燃气温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总体性能.阐述了涡轮导向器增燃技术具有提高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的潜在优势,分析研究了该技术中组织燃烧的关键技术、参数和机理问题,得出如下结论:①对于射流旋流方案,径向凹槽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起决定性作用;降低燃烧凹环内当量比,可提高燃烧效率,从而降低CO,UHC(未燃碳氢化合物),NOx等污染物排放量.②当二次气流角为60°时,射流涡流方案各项燃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