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4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航空   1510篇
航天技术   390篇
综合类   208篇
航天   7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针对机会阵雷达方向图综合的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方向图综合规划模型。该模型基于可信性理论,综合考虑天线单元分布的随机性以及激励状态的不确定性,将参与方向图综合时激励打开的天线数目看做一个梯形模糊变量,用以描述综合时的复杂不确定环境。随后,将规划模型转化为清晰等价形式,再结合遗传算法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法则设计了一种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用于求解该模型。以一维任意非均匀线阵为例,对主瓣宽度和最大副瓣电平进行了优化。仿真表明:优化后结果的可信性高于置信水平,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2.
Recentl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acting as relay platform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extending coverage and improving connectivity for long-range communicat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scenario where the access point (AP) is mobile, a UAV needs to find an efficient path to guarante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relay link. Motivated by this f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al design for beamforming (BF) and UAV path planning. First of all, we study a dual-hop amplify-and-forward (AF) wireless relay network, in which a UAV is used as relay between a mobile AP and a fixed base station (BS). In the network, both of the AP and the BS are equipped with multiple antennas, whereas the UAV has a single antenna. Then, we obtain the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maximizing the output SNR, we develop an optimal design to obtain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BF weight vector and the UAV heading angle. Next, we derive the closed-form outage probability (OP) exp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conveniently. Finally,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obtain nearly optimal flying path and OP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increasing the antenna number at the BS or the maximal heading angl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sidered relay network.  相似文献   
113.
波音737NG飞机经常发生前缘缝翼运动到指令位置后过渡灯不灭的故障,并导致多起严重不正常事件。为了对该故障进行有效预防,本文采取PDCA循环,分别在数据统计、原因分析、排故流程、航材准备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提出更为合理的EO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4.
为消除激光陀螺零偏和常值漂移的影响,采用四位置方案来实现高精度寻北。本文简述了单轴激光陀螺四位置寻北方案,给出了陀螺敏感轴与机体系前向偏差角标定方法,研究了寻北仪在倾斜基座下数据补偿算法。本文研究了由于在四个位置上电机转动不到位所引起的误差补偿算法。通过对寻北仪系统测试,采用电机转动不到位补偿后数据标准差降低了0.02º,激光陀螺寻北仪系统达到了高精度快速寻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无法主动调姿和灵活漫游的传统星表着陆器不适用于未来大范围星表探测和星表基地建设等任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移动月球着陆器.首先,介绍了可移动月球着陆器的系统组成以及各子系统的组成;其次,介绍了可变构型式本体和缓冲/驱动集成式缓冲器的功能及实现;然后,建立了缓冲/行走一体化腿足机构的运动学模型,设计了减少调姿次数的直线...  相似文献   
116.
117.
AProbetotheConstructionoftheCivilAviationWFCommunicationSpecialNetworkintheAreaofGuangzhouAirport随着广州新机场及区域管制中心等建设项目的启动,未来广州新机场地区民航各单位的业务布局、运作及通信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仅就该地区民航地面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对未来该地区民航通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有所帮助。一、广侧白云机场通信专网现状目前,广州白云机场内各单位(中南管理局、空管局、南航、机场当局、油料公司及各航空公司驻穗办事处等)使用的地面通信服务,主要有电话、电报和数…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我国迎来了临空经济、航空大都市等发展的高潮。一时间,航空城建设、临空经济区规划、航空大都市发展等战略与规划喷涌而来,航空经济成为地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焦点与寄托。然而,在促进经济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却鲜有人意识到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节点,作为航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其服务体系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9.
RetrospectandProspectoftheMasterPlanofPudongInternationalAirport一、概述上海市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圈和长江流域的交汇点,是联系广大腹地与外部世界的枢纽之一。上海有着辉煌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人才优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的开放口岸。党的十四大作出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要求上海建设21世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强烈冲击着民航运输市场,1990~1995年,上海航空客运量、货运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2.7%和23.…  相似文献   
120.
空间核动力技术概览与发展脉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略介绍现有技术方案基础上,初步探讨空间核动力技术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固体核反应堆的空间核电源、核电推进及核热推进,是经过试验验证可行、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并可预期实现空间应用的空间核动力技术.更先进的概念方案包括:基于气体核反应堆的核电源/核热推进、脉冲核爆推进、核裂变碎片推进等,它们的性能逐代跨越直至逼近理论极限.要充分利用核能的潜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位质量核燃料的核能释放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核反应产物动能转换为无轨热运动的比率.核能潜力的充分利用需要以增加系统质量为代价.为满足未来宽广的空间任务需求,多物理机制驱动的大深度变工况一体化核能空间动力系统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