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4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朱文山  牟金震  李爽  韩飞 《宇航学报》2023,(11):1633-1644
从在轨应用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对基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研究进展与局限性进行了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的重要意义,并聚焦公开比赛、数据集、姿态估计方法、开源模型等方面阐述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在当前和未来的关键问题与解决途径。最后,从数据集逼真度、模型可部署、多任务域适应3个维度给出了相应关键技术后续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今日民航》2011,(8):90-91
上市半年之后,广汽乘用车首款欧系血统中高级精英座驾——传祺首次亮相长春车展,带来它与众不同的意系狂放动力操控与日系精致细节工艺,给早已习惯于德系轿车硬朗风格的东北地区消费者,带来一股迥然不同的意式跑车风潮。广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亮相代表传祺在东北地区的一次强势市场启动,希望更多的消费者深刻了解到传祺的世界级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在规定的θ-P试验条件下检测斜盘操控性能,喷口滑油泵测试液压系统中设置了3个固定孔径的节流器.通过对斜盘扭矩测试的试验方法、步骤及试验设备的介绍,以正向节流孔参数确定为例,建立了系统压力P与油泵斜盘角度θ的方程式,并通过标准泵的预置节流孔试验,获得了与油泵和节流孔结构形状有关的系数.再采用维算-试验测试-对比修改的试...  相似文献   
14.
, 《航天器工程》2012,21(6):86-86
据ESA网站10月17日报道,ESA和NASA正在测试一项空间网络通信协议。据此协议,航天员可在“国际空间站”上控制环绕行星或小行星轨道的机器人。这次测试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后续实施遥控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绕地外探测任务对全自主操控的需求,阐述了智能技术的引入对地外探测操控的重要意义。根据地外探测操控任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出地外探测自主操控面临的挑战与难点,对现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操控算法进行概括。以地外探测自主操控任务难点为驱动,对深度强化学习(DRL)技术在地外探测操控中的应用及成果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概括了未来地外探测自主智能操控发展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子刚 《飞碟探索》2012,(12):36-37
直到1998年,天文学家才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忽略了占整个宇宙将近3/4的成分,也就是暗能量。暗能量不仅驱赶着宇宙膨胀,星系形状与星系间的距离也控制在它的手里。  相似文献   
17.
超音速反舰导弹人在回路的电视末制导系统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操控员和超音速反舰导弹随机鲁棒自动驾驶仪数学模型,建立反舰导弹人在回路的电视末制导仿真分析系统,并对某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电视末制导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给出在反舰导弹导引回路中人对制导精度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空中加油机加油员操控台设计的人机工效因素,结合加油员操控台的特点及设计要素对操控台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人机界面的空中加油机加油员操控台。利用分析软件对操控台设计进行了可视性、可达性人机工效虚拟化评估,结果表明所设计操控台能够满足加油操控员操作的人机工效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援 《国际航空》2008,(7):40-41
直15,/EC175是中航二集团所属哈飞公司和欧直公司按50%对50%比例研制的新一代6吨级中型双发多用途民用直升机。凭借着宽敞、舒适的乘坐环境、安全、高效益的运行品质,以及良好的人机操控界面,直15/EC175在同量级产品中堪称佼佼者。  相似文献   
20.
石永康  杨乐平  朱彦伟  褚福东 《宇航学报》2018,39(10):1089-1096
针对消除空间旋转目标姿态旋转的问题,本文将第二代高温超导技术与涡流制动技术相结合,提出超导式涡流消旋的概念。然后,对涡流消旋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对多种消旋技术手段的权衡比较归纳出涡流消旋的优势。接着,采用电磁张量理论,建立了电磁-涡流作用机理的精确磁场和涡流力矩模型;最后,考虑实际消旋的任务需求,对典型的高速旋转目标、低速旋转目标、以及复合旋转目标的消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涡流消旋具有足够强大的制动能力,能有效消除目标的高速旋转或复合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