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防空导弹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大气层内拦截导弹侧向直接力和气动力的复合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侧向喷流与来流的干扰现象,建立了通过于扰放大因子来描述的侧喷与来流的干扰模型和侧向直接力与气动力的复合控制模型,将复合控制系统分解为直接力于系统和气动力于系统,并分别针对侧向直接力和气动力的特点设计了直接力控制于系统和气动力控制于系统,仿真分析了两个子系统的性能及复合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2.
《航空港》2011,(5)
人头马SGCU慈善杯2011赛季4月28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启动,人头马君度集团董事总经理陈仁汉、市场总监王敬芝,SGCU理事长蔡苏刚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揭幕了象征薪火相传,人人可慈善的爱心接力雕塑。抽象的人形接力杯身,镶嵌在高耸的底座上。所有爱心合作伙伴纷纷上台,将代表自己团队的铭牌贴于底座上。伴随着爱心接力雕塑的登场,人头马与上海高尔夫爱心联盟、华东师范大学的爱心接力  相似文献   
23.
针对超声速侵彻类火箭橇试验的全程速度测试难题, 提出了多台雷达来向 与去向结合的接力测试方案, 并阐述了实现该方案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 包 括:高精度同步与远端控制装置设计和多台雷达数据融合处理,最后通过试验对该方法 进行了原理验证,验证结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4.
本月靓机     
即将启程的国航火炬接力境外传递A330包机。传递包机的涂装设计与火炬接力整体标志一致,以红黄为主色调,突出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的字样以及本届奥运会火炬接力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  相似文献   
25.
针对采用气动力/直接力复合控制的拦截弹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俯仰通道短周期扰动运动方程,分别建立了气动力子系统、直接力子系统的二阶积分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针对气动力子系统、直接力子系统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为了有效协调气动力/直接力的复合控制,给出一种加权指令分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动态响应性能,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6.
董朝阳  王枫  高晓颖  王青 《航空学报》2008,29(1):165-169
 针对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ASMC)与模糊逻辑的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该方法将整个导弹控制系统分为气动力控制子系统(ACS)和直接力控制子系统(RCS)两部分。前者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理论进行设计,利用其所具有的强鲁棒性优点,克服了包括参数摄动与外界扰动在内的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后者通过基于规则的模糊推理来确定不同条件下直接力作用的大小,以辅助提高气动力子系统的性能。在控制系统结构确定的条件下,利用遗传算法(GA)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了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对机动指令具有较好的跟踪效果,适用于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的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大气层内质量矩与直接力复合控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问题.在建立飞行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质量矩控制与直接力控制的各自优势,提出了质量矩与直接力复合控制色行器的姿态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应用动态逆理论,根据系统变量的特点将状态变量进行时标分离,形成快慢两回路,设计了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28.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所具有的强耦合非线性等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模糊系统所具有的万能逼近特性,对大攻角飞行过程中导弹动力学系统存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逼近,并利用变结构控制对外界干扰的强鲁棒性,构造误差系统滑模面,克服了逼近误差和外界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实现了对大机动指令的精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对大过载指令有较好的跟踪效果,对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由于采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有效的减小了气动舵偏角,避免了气动舵的饱和.   相似文献   
29.
建立了大气层内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拦截弹的姿态运动模型,应用混杂自动机建立了拦截弹的切换模型,给出了控制系统的切换规律和直接力的控制规律。该方法反映了拦截弹在不同状态间的切换,便于拦截弹的控制,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节省使用脉冲发动机的情况下有效的实现拦截弹的姿态调整,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0.
铆接是飞机薄壁件装配中应用最广泛的连接方式,有效分析和预测铆接变形对提高飞机铆接结构的性能、疲劳和损伤至关重要。针对铆接变形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研究了被连接件接合面的应力应变分布。首先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铆接力与镦头尺寸之间的关系验证模型有效性;其次根据铆钉变形特点和材料塑性流动,将铆接过程变形划分为6个阶段;最后分析了不同铆接力作用下钉孔的扩张变形,以及对被连接件接合面应力应变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铆接力的增大,钉孔变形量增大,且变形量沿被连接件厚度方向极不均匀;同时接合面处于压缩应力状态的范围扩大,铆接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提高,但铆接力的影响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